日本汽車文化博覽(2) 福祉車/無障礙車
● 國內相應領域現狀
如果要論及國內福祉車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大前提: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及新車銷量雖然在近幾年內一直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但不能否認,“汽車”本身在中國的很多地區,還是帶著濃重的貴族化光環;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一輛普通的家用轎車也可能是一個家庭傾其所有去換取回來的;一旦考慮到殘障人士普遍伴隨著的個人經濟能力較低等因素,去購買一輛為自己打造的汽車,簡直是遙不可及。
但事實上,對于那些有能力的客戶來講,要在國內覓得一款合適的福祉車,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如奇瑞等自主品牌也一直有福祉車的開發計劃,但長期存在與概念車階段的這些產品在市場上難見影蹤,這使得這部分客戶目前唯一能采取的方法就只剩下向海外廠家訂購了,這時候他們不但不能獲得國家財政的支持,還得為此支付昂貴的關稅。
再進一步講,即使我們完全拋開經濟困境以及購買困難方面的制約,交管部門并沒有開放殘障人士考駕照的規章制度。按照2003年9月1日,公安部發布的公安部令(第67號)規定“四肢、軀干、頸部運動能力正常。但左下肢殘疾的,可以申請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駕駛證”。但是,雙下肢殘疾的人士卻嚴格禁止駕駛車輛。今年的兩會上,有代表提出要開放雙下肢殘疾人開車的政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相關部門的許可,這使得“自駕型”福祉車在我國基本只能是空談,這又會反過來壓制了車廠的生產意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個人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的時候,殘障人士只能轉投社會福利。先說無障礙公交(包括公共汽車和地鐵等),硬件上具備相應資質的車型基本只存在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要真談得上“普及”的話,那么連這些城市都得剔除;至于無障礙出租車等更深入的訴求,可以說現在跑在路上的這些特種車型不但屈指可數,它們本身也只能算是些為奧運、世博等國際盛會而存在的門面工程,無法,也毫無意思去滿足社會的需求。
● 結語
從人文角度出發,福祉車的象征意義高于實用意義,因為它賦予了殘障人士與我們普通人一樣的享受汽車帶來的方便的權利;而要讓福祉車真正為殘障人士帶來福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必不可少。雖然我國的現狀的確不容許我們像日本一樣將福祉車推廣到個人交通工具的高度,但是公共交通方面能做到更大范圍的無障礙化,絕對是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我們祈求在未來,從公共交通做起的福祉車文化也能在我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相關文章:
日本汽車文化博覽之輕自動車/K-car篇
//www.wsmp3.cn/wenhua/1208/2062563.html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帶著信心而來 試駕一汽-大眾捷達 VS5
- 2空間與續航兼顧 長安歐尚A600EV實拍解析
- 3亞洲龍2.0L車型申報圖 起售價或低于20萬
- 4怕不怕?新款一汽-大眾邁騰尾標下帶字母了
- 5扎實的駕控體驗 測試上汽大眾途岳 330TSI
- 6全方位的升級 凱迪拉克新款XT5實拍解析
- 7新款本田繽智正式上市 售12.78-17.68萬元
- 2空間與續航兼顧 長安歐尚A600EV實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