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后我們看到,雨燕的車頭部分潰縮得很厲害,前輪已經有些后移并碰到了翼子板,不過并未被卡住。發動機蓋發生彎曲上翹,從空隙中看去,似乎發動機并未在撞擊中下沉。如果確實沒有引入發動機下沉這項技術,不知在更劇烈的沖擊下后移的發動機會否對乘員艙構成什么影響。金屬質地的左右側翼子板的變形波及到了前門的開啟,雖然打開它們沒有像雅紳特在偏置碰撞中那樣費力,但也并不是很輕松。從側面觀察雨燕兩側的門縫,沒有什么明顯變化,表明車子的整體框架基本完好。除此以外,我們也沒有在現場發現任何液體泄漏的跡象。 
接下來我們看看車內,前排的兩個男性假人(Hybird III型50%,重量約75公斤)和后排的女性假人(Hybird III型5%)在撞擊后保持著良好的坐姿,表明約束系統發揮了基本的功效。而前排假人在左右側氣囊上留下的印跡也比較清晰。此外,駕駛員的膝部和副駕駛的小腿分別在面板上留下了比較清晰的印痕,但這具體會對腿部安全構成多大威脅,現在還無從知曉,還需要等待最終的數據結果。  車內假人
知識鏈接: 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 
試驗車輛100%重疊正面沖擊固定剛性壁障。碰撞速度為50km/h~51km/h(試驗速度不得低于50km/h)。試驗車輛到達壁障的路線在橫向任一方向偏離理論軌跡均不得超過150mm。在前排駕駛員和乘員位置分別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測量前排人員受傷害情況。在第二排座椅最右側座位上放置一個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考核安全帶性能。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必將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