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紛爭再起?試駕斯柯達全新一代明銳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試駕】去年某日,QQ好友列表上,當年和我同桌的她的頭像,忽然閃動了起來。已為人妻的她連寒暄都省了,直奔主題,讓我推薦一款適合家用的緊湊型車。向來對日系車有好感的我,自然是推薦日系車,同桌的她也答應親自去試試我推薦的幾款日系緊湊型車。然而,一周之后,同桌的她卻告訴我,她已經是斯柯達明銳的車主了……呵呵,我怎么感覺被耍了?
![]() | 體驗讀圖模式 |
細問之下,同桌的她道出了選擇明銳的理由:內飾用料厚實、開起來很扎實、坐在車內有安全感、掀背式開啟的尾箱個性又實用。這些要素,確實是明銳一直以來的賣點。若不是她提起,我還真的忘記了市場上還有這樣一款產品。如今身邊多了一位明銳車主,那么我也不妨找機會體驗一下這款低調的緊湊型車。就這樣過了一年,我還沒有開過同桌的她的明銳,卻等來了全新一代明銳上市后的媒體試駕活動。好吧,既然和老款明銳無緣,那么就讓新款明銳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關于斯柯達全新一代明銳,我們已經圍繞這款基于大眾全新MQB平臺打造的新車發布過多篇實拍和體驗文章,詳細介紹了全新明銳的各種新風貌。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依照自己的需求點擊以下鏈接回顧相應的內容:
想知道全新明銳具體長啥樣,請點擊下面這篇文章 :
想知道全新明銳相比老款明銳有何變化,請點擊下面這篇文章:
想了解全新明銳的簡單動態表現,請點擊下面這篇文章:
以上三篇文章,幾乎把全新明銳的變化和亮點都說完了,這也讓參加這次全新明銳媒體試駕會的我有些茫然——總不能光試駕不干活走過場吧?需要說明的是,主辦方組織的這次全新明銳媒體試駕活動,和上個月的上市試駕活動相比,并沒有增加提多試駕體驗的時間,實在是讓人有些納悶。雖然這次試駕活動分為道路試駕和場地體驗兩個部分,但道路試駕的路程只有20公里,而且都在城區路段,缺少高速路段和跑長途的體驗;場地體驗則是以游戲形式開展,并沒有機會在場地中壓榨出全新明銳的各種極限。
“小編你是不是想找借口不寫文章啊?”既然參加了活動,那肯定是要交功課的,我也會用有限的材料,盡力做出“有營養的飯菜”。在這次試駕會中,我打算將體驗的重點放在全新明銳駕駛和乘坐兩方面的動態表現上,這也是之前的文章沒有深入介紹過的,我也會多費些筆墨,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盡可能詳細地表述出來。大家看完后如果還有疑問,歡迎點擊這里進入我的編輯博客繼續咨詢。
● 道路駕乘體驗:扭力梁后懸掛能否帶來明顯的駕乘變化?
道路試駕被安排在一段城區道路進行,路線約20公里。這段試駕路段的限速為60km/h,路面情況一般,略有顛簸,而且途經多個路口,紅綠燈也多。在這樣一段道路上,車輛的中段(60km/h以上)提速表現是很難試出來的,倒是可以模擬城區道路中經常會遇到的頻繁起步情況,還能利用略有顛簸的道路,感受一下換上扭力梁后懸掛的全新明銳的變化。
去程我選擇坐在后排,扭力梁后懸帶來的乘坐感覺如何,由屁股的直接感覺來評判。剛從發車點駛出公路,車隊便來到了一段略有顛簸的直路,這些顛簸并不是被大車碾壓出來的,而是路面鋪設時沒有處理好所導致的不平整,讓各位媒體老師在試乘試駕之余不忘噴一下當地的豆腐渣市政工程。
幸好顛簸的豆腐渣路并不長,經過兩個路口之后,路況便回歸正常的瀝青路面,舒適感重新回到車內。
在我看來,要是座椅能再軟一些,這個舒適感便會成幾何級別遞增,實屬小遺憾。
前方是一個直角彎,我提前做好準備,以便及時感受新明銳的扭力梁后懸在過彎時的表現與獨立后懸到底有多大的區別。高爾夫6的獨立后懸我也感受過,在原廠狀態下過彎,其獨立后懸所帶來的側向支撐性并沒有想象中的好,側傾依然是比較明顯的。回到我現在乘坐的全新明銳身上,前方這個直角彎足以試出其身上這副扭力梁后懸的側向支撐表現如何。
全新明銳扭力梁后懸與高爾夫6獨立后懸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與兩種車型的構造有關(全新明銳不僅是三廂車,而且相比舊款還加長了軸距;而高爾夫6則是一款主打運動的兩廂車),也與后懸掛系統所匹配的避震彈簧和減震筒的響應速度和承受能力有關(籠統地說就是與調校有關)。因此,若我在這里武斷地指出“全新明銳扭力梁后懸的表現不如獨立后懸那么好”,那就真的是太不嚴謹了。
回程換手,輪到我來駕駛了。雖然全新明銳身上的這套全新EA211 1.6L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舊款在最大功率上有9kW的提升,但是這個提升幅度卻很難在實際駕駛的過程中直接感受到。看來全新明銳1.6L車型在動力上的提升幅度,只能留待我們的評測團隊用數據去驗證了。
我當然不會苛求1.6L發動機能有多么迅猛的提速表現,它只需要為車輛提供足夠的巡航動力,便已完成它的任務。不過,對于某些熱衷動力響應速度的朋友而言,可能就會對這款1.6L發動機偏“肉”的提速表現頗有微辭了。
個人認為,油門虛位并不能算車輛的駕駛缺點,尤其是對家用轎車而言,過于靈敏的油門反應反而會影響車輛的駕乘舒適性,甚至是安全性——很多新手無法掌握好踩油門的力度,若是遇上反應靈敏的油門調校,是很容易釀成追尾事故的。
回程路上的駕駛過程,我再次將注意力放在了車輛的扭力梁后懸掛上。但是,坐在前排去感受扭力梁后懸的動態表現,感覺比坐在后排感受還要難。
我在前排的乘坐感覺確實有別于后排,但我卻不能以這種所謂的感覺差別,去評價扭力梁后懸對全新明銳產生了這樣那樣的駕乘影響——在城市道路上正常駕駛,確實很難感受到扭力梁后懸與獨立后懸之間的感官差別。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