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報刊出了一篇題為《大眾挽回銷量排名 車市“馬拉松”誰是贏家?》的新聞,文章說,來自汽車廠家的銷售報表顯示,7月份,上海大眾以28006輛再次回到銷售冠軍的位置上,而一汽大眾以22155輛的月銷量位居第二,與6月份12786輛的業績相比,一汽大眾增幅高達73.3%,成為7月份業界最大的贏家。至此,價格堡壘松動后的大眾終于體味到遲來的歡悅。為了方便閱讀,筆者將該報提供的銷量排名表提供如下:國內幾大汽車企業6月、7月銷售量與排名(單位:輛)
月 份 上海大眾 一汽大眾 上海通用 廣州本田
4月 銷量(排名) 34078(一) 25262(三) 26063(二) 16523(四)
5月 銷量(排名) 23385(一) 20179(三) 22912(二) 13886(四)
6月 銷量(排名) 20805(三) 12786(四) 24542(一) 21275(二)
7月 銷量(排名) 28006(一) 22155(二) 19660(四) 20869(三)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知曉。數字雖然是枯燥的,但數字往往最有說服力。這組數字到底有多大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人們是有理由表示懷疑的,因為文章只是說這組數字來自汽車廠家的銷售報表。
“數字像彈簧,想拉多長就多長。”這是人們對注水數字的真實寫照。
在上述四家汽車企業中,他們在銷量上造沒造假,我不可能知道,也不想知道,這是人家的機密嘛!但是,在廣大的汽車生產企業中,到底有沒有在銷量數字上到底注沒注水、做沒做手腳,只有他們自個兒清楚,猶如“瞎子吃湯圓——心中有數”。然而,我卻要武斷地說,汽車生產企業在銷量上造假是大大的有哩。因為銷量造假可以人為地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銷售火爆貨好俏。
銷量造假,緣于造勢,最終獲利,因而造假不絕,長久不滅。這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窺其端倪。比如在學校,因為根本不可能一個一個地檢查學生做的作業,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對學生說,“沒完成作業的舉起手來”,有人舉手,有人不舉手。也許舉了手的,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沒有舉手的反而平安無事。在這種條件下,誰還樂意說真話呢?同樣的道理,一個汽車生產企業銷量確實太小,甚至是產品大量積壓,如果實話實說,那么外界就有可能傳出這家企業的產品是滯銷貨,也就更加無人愿意買了,甚至是無人敢買了;如果實話假說,以少報多,造成一派紅紅火火的形勢,那么外界就會傳出這家產品是俏銷貨,放心掏錢購買就是了。相比之下,是說真話丟市場,還是說假話得實惠?所以,人們也就不難理解不少汽車生產企業為何愛說假話、敢說假話的原因了。
PCauto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