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和不一樣的理念S1
“理念”實際上是一次新品牌的品牌營銷記得那是一次編輯部內部關于中國汽車市場細分化的討論,當時本人曾經拋出這樣的論調,“品牌”實際上涵蓋了關于產品的一切,如果消費者愿意為某一品牌買單,哪怕是要比其他產品稍貴,那么“品牌”的價值就出來了。在產品性能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品牌”實際上是可以量化的,此處不做展開,僅把個人關于10萬元以下緊湊型轎車的研究結果告知大家。合資品牌產品為什么比自主品牌貴,還能賣得出去呢?除了車輛本身性能出色之外,消費者愿意買單的點是,與合資品牌并生的產品可靠性、銷售與售后服務等等,或者還有“面子”層面的問題。

在擁有了技術、品質和服務的先天優勢之后,合資品牌如果想要“大賣”,如何拿捏好與傳統自主品牌間的價格差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個人認為,10萬元以下的市場上,這個價差“1.5萬~2.5萬元”為合理,而作為日系的主力,本田的品牌價值應該在這個區間的高位。如果有哪個合資品牌經過多方努力,直接拋棄了“1.5萬~2.5萬元”的價差,價格線與自主品牌直接重疊就可怕了。定位在A0級市場的新賽歐,它的熱銷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回到S1身上,源自本田技術平臺的出身,打消了大家對于“合資自主”性能顧慮,事實上與思迪的淵源也算是一個很好的實證了。更為重要的是,S1擁有與雅閣一樣的零部件采購體系、相同的生產規范,甚至是完全一樣的銷售服務網絡和標準。結果會是怎樣?消費者在消費“理念”產品的過程中所獲得一切“軟環境”,與本田產品線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就只有車頭的“LOGO”。而這僅有的一點不同,就給了廣汽本田進一步拉低售價的“正當理由”,再加上采用的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平臺,成本控制也要容易很多,突破“1.5萬~2.5萬元”的價差就很容易了。總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在理念S1身上,真正的競爭力還是要歸功于“技術同步”、“品質同源”和“服務同網”的營銷思路上。消費者只要對本田的品牌認可,那么就不必對“理念”有半點懷疑了,而這些都是傳統自主品牌需要再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才能有所期盼的。本文成文在S1上市之前,盡管還不能知道S1究竟能不能比現款的飛度便宜“1.5萬~2.5萬元”,即便是比傳統自主品牌稍貴,其在三、四線城市目標市場的競爭力也是足夠強大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