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保只是個偽命題 純電動車路在何方?
平心而論,電動車除了使用過程中零排放這點外,也還是有其它優點的。一是更節能,而是由于電動機的扭矩輸出特性,能容易做出高性能。
能搖中簽率更高的新能源號牌,這個可能是目前國內電動車賣出去的最主要動力,不過這個只是現階段下政策的紅利,并不屬于電動車本身的優勢,并沒啥可傲嬌的。
目前,內燃機的普遍效率在30-40%之間,豐田在2016年造出熱效率41%的發動機已經是全球最高熱效率。而目前的主流電動機,理論最高效率88%,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效率也高于60%。
當然,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其能量轉化都是一個異常復雜的過程。對于燃油車,燃油從礦井到煉油廠、到燃油運輸、再到內燃機轉換成動能;對于電動車,則要看電的來源,如果是化石燃料發電,是礦井/礦場-火力發電廠-電網-充電樁-電動車,其它風能、核能不一一列舉。
這里引入一個“油井到車輪效率”的概念,表示從原油開采到最終汽車動能的轉換效率。表中電動車來自于特斯拉,假設電力來源100%是天然氣發電,調查樣本為美國本土。
最終數據是電動車能效遠高于普通燃油車能效,高性能的特斯拉幾乎是普通家用車3倍。
得益于電動機的扭矩輸出特性,只要一腳電門到底,最大扭矩瞬間都給你,不用再等轉速,無需關注檔位。所以特斯拉Model S P100D以超過兩噸的車重,Ludicrous模式下破百只需要 2.7 秒。最新的消息是,馬斯克表示已經刷出了2.34秒,地球上目前最快破百的量產車。
即使是動力看起來孱弱如知豆,親身體驗一下后發現一腳到底也會有推背感。親身體驗過Model X后,電門踩過1/3的洶涌動力永生難忘。
不過電動機的加速能力僅在0-100km/h區間內優勢明顯,受電動機結構所限,電動車的極速都不會很高。
感謝法拉第發現了切割磁感線可以產生電能,而這個世界上幾乎任何能量都可以轉換成動能,所以電能就成為了通用的能量。
對于燃油、天然氣這類化石燃料而言,地球上的總儲藏量就那么多,再用個幾十年就沒了,再生成需要地球環境演變數十億年,誰都等不起。而且,也沒有其它的能源可以立刻轉換成化石能源。
但電力不一樣,目前已知的發電方式已經非常多元化,幾乎任何一種能源都能轉化成電能:風、火、水、核、陽光,包括所有的化石燃料都可以,只要任何一種轉化途徑獲得了突破,電力的供給能力就會有大幅提升。
就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發電組成看,除了火電外,核能和水能是最重要的組成,相比目前的石油能能源集中在中東地區,這些其它能轉化成電能的能源至少不用受制于人。目前中國53%的原油需要進口,而且大部分還是從現在有爭議的南海運過來,天然氣也有很大比重來自于俄羅斯。能源受制于人,發展就會受制于人,從國家戰略角度發展看,需要在能源結構上重心向電力轉移。
● 車企規劃
1、大眾
德國汽車廠擁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同時對新技術的態度一般比較激進,在純電動車市場,目前國際巨頭里,大眾是最積極的。
2016年6月份的時候,大眾發布2025戰略,記住是大眾集團(涵蓋旗下奧迪、保時捷、斯柯達、賓利等多個品牌)。關鍵信息包括:加強電動車發展、發展電池和自動駕駛技術。大眾已經明確了以MEB平臺為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其中,明確了到2025年,將推出30款全新電動車,電動車年銷量達到200-300萬輛,占總銷量的20%—25%。
在今年初的2016CES展會上,大眾正式推出BUDD-e概念車,該車將是大眾全新電動車模塊化平臺——MEB(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的首款產品。既然都推出了為電動車專門準備的MEB平臺,說明大眾確實已經做好了全面電氣化的準備工作。
2、寶馬i計劃
相對而言,其實寶馬在新能源上的行動應該更早一點,早在數年前,就直接規劃了新能源車專屬的i系列。從2013年iPerformance品牌正式推出至今,i3銷量已經突破6萬臺,i8也賣了1萬多臺,外加eDrive動力的插電混動車型,總計銷量達到10萬。
雖然并未像大眾集團那樣明確規劃多少年推出多少新車,但未來毫無疑問在向新能源轉換。已經獲知的信息有:寶馬集團將在2017年推出MINI CLUBMAN插電式混動版、2019年推出MINI車純電動車,再晚點,2020年會推出純電動寶馬X3。
3、奔馳計劃
作為寶馬的死對頭,在寶馬iPerformance品牌成立以后,奔馳不止一次提起要成立一個類似的新能源車獨立品牌。于是,在剛剛10月初舉行的巴黎車展上,奔馳正式推出了EQ電動車品牌,并發布首款車型Generation EQ。
在新能源車上,奔馳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旗下轎車到SUV,基本都推出了插電混動版本。按照規劃,截至2016年底,奔馳將推出3款電動車,包括B250e以及兩款Smart車型。
4、通用計劃
上汽通用關注的點是新能源,包括但不僅限于純電動。2016年4月別克日上,上汽通用總經理表示將投資265億元人民幣開發先進動力總成和新能源技術,未來五年將推出不少于10款混合動力車型,且每年推出1款國產新能源車,實現從混動、插電式混動到增程式電動、純電動等全系新能源產品覆蓋。
按照上汽通用的規劃,到2020年,該公司新能源產品銷量將達15萬輛;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擴大到50萬輛。
● 政府提案
2016年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路線圖進行了一次修訂: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30年規劃,將新能源車的銷量提高到所有乘用車總銷量的40%,大約1500萬輛。
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另外,工信部已經公布了《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并擬定在2017年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此舉將促使目前的汽車制造商制造更多的新能源車。
德國則更加激進,這是世界上最熱烈、最迫不及待要擁抱電動車的國家。2016年6月,有議員提議到2030年,德國所有的注冊新車必須達到零排放標準。
記住是零排放,混動車、天然氣車、乙醇燃料車都統統不行。汽車產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坐擁奔馳、寶馬、大眾集團(含奧迪、保時捷)等多家世界頂尖車企的汽車工業大國兼強國只給自己留下14年時間完成內燃機的淘汰工作。要知道,目前,德國路上跑的純電動車還只占0.6%。
還好,這只是一項“決議”,德國一個議員提出的一項提議,從決議到立法,再到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后在2016年10月11日,這項提議被政府和德國汽車協會(VDA)否決了。但至少,表明了這個國家對新能源的態度。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每個從自己的認知領域出發,結合自己身邊的環境,都會得出自己的結論,我也不例外,這篇文章不是一定要給誰下棺定論,分出誰是誰非,只是希望大家能從更多角度看待電動車的發展。(文:太平洋汽車網 李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