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秋老虎”的天氣,車市也在逐漸回暖中,8月轎車12.69%的環比增幅讓不少廠商信心倍增。然而在每月的產銷統計數據表中,也有一些車型每月銷量徘徊在幾百輛,同比銷量持續出現負增長,和國內汽車行業的持續增長背道而馳。這些曾經的新車型為什么會在推出幾年后就開始漸漸淡出車市,或許在層出不窮的新車型之外更值得去關注。
2004 年,陽光在日本停產,停產前夕2003年7月國產陽光上市。相比進口銷售時的火爆,國產陽光上市3年來銷售一直不溫不火。2005年初小改款的新陽光上市后銷售走向下坡路,同年新陽光價格開始持續走低。今年軒逸上市后,陽光的日子更不好過,降價幅度加劇至2萬元,銷量也繼續下跌降幅同比保持在60%左右。廠家否認了停產的說法,不過月均500多輛的銷量,如果再不進行大改款就只有退市了。
★市場表現
陽光自國產以來銷售一直不溫不火。自2005年推出05款陽光以來其銷量開始大幅下跌。今年7月銷量最低時僅有191輛,在銷量最多時的1月份則銷售了997輛,月銷售最高降幅達72%。廠家顯然也根據市場調整了產量,基本月產量都控制在低于平均銷售的水平,但就是這樣陽光每月的庫存仍保持在千輛以上。
國產陽光的價格一直不太穩定,上市一年后陽光在二級經銷商處就開始降價1.5萬元銷售。新陽光上市后重新調整了價格區間由17萬~19萬元下降到14萬~18萬元,但銷量仍然不盡如人意,去年11月中旬開始,新陽光再次降價5000~8000元。之后價格持續走低,今年軒逸上市前夕,陽光再度降價1萬~2萬元。
★原因分析
老車型老技術,加上改款失敗,陽光注定在市場日趨細分化的中級車市場上走得艱辛。陽光的定位是一款家庭轎車,只是在國產化過程中添加了一些豪華的裝飾和配置,上市時定價在17萬~19萬元區間。豪華的配置和較高的價格,只能讓家庭用戶望而卻步,要想向商務市場發展又有出自同門的藍鳥在前。之后小改款的新陽光面市,又只在外形上下工夫。受制于動力系統老舊等問題,新陽光無法博得日漸成熟的中國消費者好感。
★前景展望
有消息稱陽光將于2007年退出中國市場,并由在日本以及北美市場銷售的陽光替代車型Sentra取代。但廠家一再否認此消息,不排除廠家可能會延續新藍鳥軒逸的模式,推出重新定位的替代車型。
2003年3月份,上海大眾在國內市場推出了兩門高爾,售價7.5萬元~9.38萬元;同年8月份,上海大眾又推出了高爾的四門車型,售價9.23萬元-10.38萬元。后來,四門高爾的廠家指導價由9.23萬元~10.38萬元調整至6.81萬元~7.88萬元。
★市場表現
兩門高爾上市后,市場反應冷淡,從2003年2月份兩門高爾上市截止到同年的9月份,高爾的銷量僅為3600多輛。2003年8月份,上海大眾停產了兩門高爾,轉而推出了高爾的四門車型。
四門高爾的銷量略好于兩門高爾,2003年10月份和11月份兩個月時間,上海大眾銷售高爾1400輛左右。今年前8月,高爾的累計銷量為5437輛,今年年初退出了北京市場。
★原因分析
據了解,高爾車型是專門為南美洲打造的一款經濟型轎車。上海大眾率先引進的是高爾的兩門車型,兩門高爾多少有點不適應中國對轎車的需求。
另外,基本型沒有空調和音響,不符合“年輕人購買的車”的定位。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上海大眾又推出了高爾的四門車型,售價9.23萬元~10.38萬元。
新的質疑聲又響起,消費者普遍認為加兩扇門就要多兩萬元,四門高爾在經濟型轎車中同樣不具備優勢。
★前景展望
今年年初在售車型必須達到歐III排量標準的一紙政策將上海大眾的高爾車型拒絕在北京市場之外,上海大眾北京的經銷商表示,北京市場已經沒有高爾車型出售。上海大眾暫時還沒有推出高爾換代車型的計劃。
2003年1月份,嘉年華車型上市銷售,首先上市的是1.6排量的嘉年華車型。此后每年長安福特會推出嘉年華的小改款,直到今年3月份06款嘉年華的推出。今年前8月,嘉年華車型的銷量為2209輛,同比去年下降了67.7%。長安福特相關領導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嘉年華今年采取訂單式生產。
★市場表現
今年前8月份,嘉年華的累計產量為2420輛,同比去年下降了67.9%。其中有三個月的產量為零。
從2003年1月份到今年年初,嘉年華上市剛好3年的時間。2003年1月份,長安福特推出了嘉年華車型,首先上市的1.6L嘉年華,售價區間為10.88萬元~12.78萬元。之后長安福特每年會推出嘉年華的小改款車型,價格也一直在走低。05款嘉年華車型的廠家指導價已下降為8.38萬元~9.98萬元,在這兩年時間里,嘉年華車型的廠家指導價空降了將近三萬元。
★原因分析
廠家和經銷商背地放話,嘉年華的停產只是為熱銷車型福克斯讓路。這個理由不夠充分,停產歸根結底還在于車型看不到出路,逐年遞減的嘉年華銷量也印證了這一點。
★前景展望
福特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安福特不會放棄經濟型轎車的生產。隨著嘉年華車型逐漸淡出市場,明年長安福特將推出嘉年華的換代車型。最近有消息稱,換代的嘉年華車型將放在長安福特南京的整車生產基地生產。
達到國三排放標準的威姿仍未到貨,從今年開始威姿就退出了北京市場。盡管在其他城市還能銷售,但這款國外暢銷的小車國產后一直就水土不服。兩廂的小車,當初12.98萬元的定價,怎么都不會合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就算現在國人對兩廂車的接受度大為提升,因為產品布局、排放標準等原因,威姿今年的月平均銷量仍然慘淡徘徊在300輛附近。
★市場表現
自2002年底上市以來威姿的銷量就不盡如人意,盡管是廠家的主打產品,還有明星助陣,但銷量一直上不去。2004年威姿僅銷售了5000余輛;2005年1季度威姿銷售了798輛。今年前8月,威姿也僅有2008輛的銷量。單月銷量更是一直在200多輛徘徊,最高的4月達到528輛,最低的8月則僅銷售了152輛,同比下降63.5%。威姿在中國一個月的銷量還比不上同門自主品牌夏利一天的銷量。
12萬多的過高定價讓威姿自上市后就降價不斷,2003年新款威姿推出后定價整體調低了5000元,到2006年威姿的價位已經下調到9萬元以內。今年威姿仍降價不斷,4月全系降價5000~6000元后,不到5個月后的9月1日,廠家又再次對威姿全系列降價4000~5000元。僅今年以來威姿的整體降幅已達一萬元。
★原因分析
廠商一直強調威姿的純正豐田血統,很多零部件都是進口的,這無疑增加了不少成本。上市之初,威姿10萬元左右的兩廂車價格使國人很難接受,現在消費環境轉好、威姿又降價之后,POLO、飛度等競爭對手已經先搶占了市場。
另一方面,由于威姿屬技術引進產品,同一汽豐田威馳的定位、價格重疊。所以豐田分給威姿的精力有限,在零部件國產化率低的情況下,經常會間歇性停產,產量一直提不上去。眾多競爭車型讓消費者也沒耐心去等待。
★前景展望
在一年內兩次降價,廠家顯然也意識到了威姿急需拯救,不過從之前降價的情況來看促銷效果并不明顯。威志上市后天津一汽主打威志的意圖非常明顯,鑒于豐田又有了新的合資伙伴,新威姿改投廣州豐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