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市場初起 喊狼來了為時尚早
[
04-11-8 17:38
] 太平洋汽車網
在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公布的《汽車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定,汽車金融機構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5億元人民幣。為什么通用、大眾和福特都選擇了這個最低限額?與2000億元的巨大市場相比,區區5億元似乎顯得“寒酸”了一點。難道他們拿不出比5億元人民幣(約6000萬美元)更多的資產?這話誰聽了都不會信。
有業內人士分析,初期之所以選擇5億元的最低注冊資金,本身就說明各大汽車巨頭在中國汽車金融市場采取一種試探的態度。“他們對內地個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可能也有顧忌。目前可以先在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積累一些經驗,同時了解中國市場。就好像下圍棋,先下的棋子在最后終盤時才會計算目數,現在還是在‘布勢’階段。”
在今年6月的“北京國際汽車高峰會”上,通用(中國)金融服務部門責任董事維德曼先生認為,中國的信用體制還很不完善,尤其缺乏信用數據庫。對汽車定價、利率、利息的有效管理是汽車金融發展的基本要求,汽車金融業務能否獲得成功,在于政府及各方能否提供良好基礎。
福特汽車信貸亞太區運營部總裁麥克·柯賽爾曾表示,福特將對其未來的客戶進行廣泛的背景調查,包括家訪、同他們的鄰居面談以及核實貸款申請表上的每一條信息。
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
雖然面對種種困難,但維德曼認為,汽車金融的前景樂觀。“年輕人喜歡消費,我們的合同數量不斷增長,增長率能達到30%-40%甚至更高。”他同時表示,汽車金融不會像汽車銷售一樣飛速增長。“也許在1-2年才會開始建立信用體系,再用2年時間來完善它。”
維德曼先生只談到了汽車金融公司的一部分業務,即個人購車貸款,實際汽車金融公司還可以為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國內大多數,可能是全部,汽車生產廠家都采用“款到交車”的方式,經銷商只有把錢匯到廠家的銷售公司賬戶上才能提車。
這種方式給經銷商造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以10萬元的車型為例,積壓20臺車就是200萬元。在車市銷量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一些經銷商手里積壓的車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來自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支持可以部分緩解他們的壓力。
與銀行相比,汽車金融公司在車貸的專業性上有先天優勢。由于不了解車型和價格,銀行對于上面提到的“大零”貸款基本上沒有分辨能力,而在汽車金融公司里,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發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