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輯讓我們分別討論一下各車的操控駕駛感受,說到這方面,主觀的因素肯定占了更多,所以希望大家還是親自試車后再作決定,筆者在這拋磚引玉,各項評分純屬個人意見,采用五分制:五分為滿分,0.5分遞加。簡要說明:“啟動”類別是我特意加上去的,因為經過試車無數,發現啟動的容易程度,每款車都不盡相同,而啟動的那一霎那給駕駛者來說也是愉悅和有快感的一刻,不然最近的新車都在啟動上做文章,例如皇冠和銳志的“按鈕啟動”等,說到高檔車奧迪,寶馬啟動也是非常凌厲和沉穩,高爾夫也是有同樣感覺,但樂騁顯然比較“干涸”,飛度中規中距,如果啟動時間花費太長的話那就更差勁了,至于其他款項就一目了然不多解釋了。
1,高爾夫:(推薦指數:★★★★)
| ||||||||||||||||||
|
試駕車型 | 高爾夫1.8 5閥自動檔舒適型 | 市場報價 | |
編輯短評 | [優點] 歐洲小車之王,經典大眾品牌車系,操控靈活,動力強勁。 | ||
[缺點] 國外新一代已出,國產價格較市場希望偏高。 |
高爾夫良好的操控性能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向敏感,輕打方向盤就感覺車隨人動,隨心所欲,在密集的車流中靈活地像個小泥鰍;采用前麥弗遜式,后復合扭轉梁式的懸掛系統,軟硬適中,處理坑洞能力突出,在經過坑洼路面時,車身彈跳并不明顯。發動機噪音小,車身密封性能非常不錯,在試車過程中,轉速在3000轉,也很少聽見發動機的聲浪傳進車廂內,說明了這款車扎實的作風。
油門敏感,動力強勁,1.8升的發動機在起步時加速輕點油門就有推背感,在車速提起來之后,加速性能也非常不錯,在乘坐3人的情況下測試0-100公里加速,幾次得出的數據均在12.3-12.6秒之間,這個數據已經和廠家公布的0-100公里加速11.7秒非常接近。以80公里時速急轉彎時,由于采用四輪四角的底盤設計,再加上195/65R15的輪胎,車的穩定性和抓地性能非常好,沒有甩出去的感覺,制動系統也足以應付路面意外狀況的發生,此時輕踩剎車就有點擊感,ABS作用明顯。這種穩當的表現主要得益于其懸架的出色。
高爾夫的前麥佛遜獨立式配穩定桿,后拖曳臂整體橋加穩定桿的懸架組合型式很常見,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后橋的彈簧和減震器采用非同軸設計,而前穩定桿跨越驅動軸的結構也很少見,想必是為了增加抗扭的效果。高爾夫的操控性能總體來說是比較適合用運動的風格去駕駛,在方向盤轉動較快,但轉角不大的情況下,1.8升車型的車身擺動響應很敏捷而且靈活。但一定要有限度,因為懸架設定并不是絕對的硬派,如果在轉彎時過于激進,巨大的側傾會馬上給予回應,車身立刻失去優雅的行駛姿態。
當然,驚訝過后,冷靜下來,客觀地講:高爾夫最大的弊病為--右后視鏡較大的盲區,“活躍”于車流如洪的市區,這一缺憾的確令穿梭變得有些“上氣不接下氣”,因為“對手”總是冷不防地出現,也許還會“怒吼而至”。
2,騏達:(推薦指數:★★★☆)
| ||||||||||||||||||
|
試駕車型 | 東風日產騏達1.6 GE | 市場報價 | ¥13.98萬元 |
編輯短評 | √:年輕時尚,動力強勁,省油為先,制作工藝令人放心。 | ||
×:i-key晶片鑰匙在非頂級車輛上沒有配備。 |
方向盤的力度也很稱手,全電動助力的轉向機輕盈又富于彈性,在整個轉向范圍內都保持一種均勻的回復力。直線行駛時,方向盤在中間位置上收緊,跑起來相當穩定。
當車速逐漸提高,車身的不穩定逐漸明顯,在若以較高的速度進彎,由于重心較高、懸掛行程長,車身側傾極為明顯。整體而言,頤達的低速操控頗為輕巧舒適,適合于都會道路行駛,但在此設定下,激烈操控表現就不盡理想,尤其是繞錐的時候經常需要修正方向盤以順利進彎,希望推出時能有些修正。相信頤達是一部強調舒適性的車款,無論是空間、行路舒適性均有水準之上的表現,但如果想擁有較佳的操控性,換組避震器及輪胎即可大幅提升操控性能。
在加速上,尤其在起步的時油門反應并不快,沒有手排車那種直接的感覺,但隨轉速表指針劃過2500轉的刻度后就可感覺較為豐沛的扭力,在全原廠設定下時速0~100km/h加速成績為11.8秒,足可媲美2.0等級的轎車而毫不遜色!引擎的運轉細致,即使到了中高轉速時也不會有令人不快的震動或太大噪音。 在看過頤達優異空間表現后,難免會好奇它的操控表現如何,畢竟采用了日產與法國Renault共同開發的底盤,如果它的操控性能如法國車一樣優秀,那頤達絕對是中小型轎車之王!不過,頤達的操控性并未如預期地好,由于方向盤輔助力道較大,操控時相當輕手。全車懸吊系統采用前麥花臣與后H型扭力桿懸吊系統,再加上懸吊行程較長,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時可以保有良好的舒適性,崎訪嫻男】傭匆部捎行Т恚恢劣諶貿堤騫詰?/P>
與TIIDA頤達相比,TIIDA騏達擁有更多的駕駛樂趣,方向盤的手感細膩,摩擦系數恰到好處,輕松把握。而油門反應更加快捷,我腳下絲毫的微小動作都可以快速傳達給引擎,不論加速還是制動,一切任我掌握。
4,飛度 (推薦指數:★★★★)
| ||||||||||||||||||
|
試駕車型 | 兩廂飛度1.5MT | 市場報價 | 1.5L五速手動檔¥10.68萬 |
何軍短評 | √:整車線條優美,做工細致,動力十足,駕駛舒適,車頭造型時尚。 | ||
×:“傳統”問題,A柱過大,1.3L的發動機較為吵雜。 |
飛度5擋手動變速箱的檔位清晰,位置合理,用起來很順手,只是掛5擋時,回位彈簧的阻力有點大,需要刻意增加力量。如要加大油門來追上其他車,而此時車內噪聲明顯增加,飛度在技術上另一個獨到之處就是采用了純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這樣做主要是要降低發動機能耗,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實際駕駛過程中與普通液壓助力方向盤還是有一些區別。例如,方向盤傳達的路感不是很多,這固然可以提高顛簸路上駕駛的舒適性,但一些路面信息也被過濾掉了,降低了駕駛樂趣;急打方向時轉向系統的阻力會突然增大需要駕駛員適應。
飛度的前懸為麥迪弗遜式獨立懸掛,后懸為H型扭力梁式后懸,整套系統的調樣感覺中性偏軟,可能是為了照顧城市行車的舒適性,反而犧牲了一些駕駛時直接傳遞來的路感。對震蕩的過濾還是比較有效的,減震快速,余震少。在過濾震蕩時帶有明顯的本田車特點,坐在車上的人就似懸浮一般,與路面產生隔離感,這也是日本車一貫追求的懸掛特色!
在過彎時,輪胎較高出現響聲,我們在70公里時速過直角彎時,就可以聽到輪胎的回應,飛度所配備的175胎并不適合做這種激烈的測試。另外,在大角度切彎時車體有較明顯的側傾,但這種側傾并不影響駕駛者的信心。尾部的校正比較及時,過彎靈巧穩定。懸架在切彎時的舒適程度很高。
剎車比較柔合,有較長的剎車距離,前盤后鼓式的設計畢竟不如前后碟式剎車來得直接痛快,但點頭的機率也減少了很多。剎車感覺平穩舒適。
比較意外的是風噪的控制,在120公里高速行駛時,風噪的控制相當理想,車廂內相對比較安靜,有少許路噪傳入,發動機在3500轉以下時的聲浪很小,之后漸強,在5500轉時有持續的轟鳴聲,但很少有人將車長期保持在這一轉速區內,大部份時間聲浪較小,沒有擾人的噪聲出現。
4,POLO (推薦指數:★★★☆)
| ||||||||||||||||||
|
試駕車型 | POLO1.4自動 | 市場報價 | |
編輯短評 | [優點] 行車質素高,車架扎實,避震吸震效果好,穩定性高。 | ||
[缺點] 2,500rpm以下不夠爽快。 |
Polo的1.4升引擎并非以力大速高為賣點,75bhp馬力及12.9kgm扭力在一眾小車之中毫不突出。
在2,500rpm以下加速力一般,扭力不是很豐富的,保持在三、四千轉之間最爽,在持續性加速時都很費時,轉數要頗長時間才可提升至五千轉左右,不利短程快速沖刺。但可取之處是怠速至五千多轉高速,引擎均運作暢順,機器聲絕不粗糙,以低排氣量的引擎來說,這副引擎的制作水準絕非等閑。
Polo的底盤剛硬度及懸掛的吸震效率,的確進步至一個極高層次。最值得欣賞是懸掛調校,避震機不硬,不是用了硬彈簧,所以路面凹凸,車身不會彈跳,駛過路面小坑洞穴,循跡性不致被破壞,亦可維持一定的舒適性。雖然沒有硬避震,但在彎路上,車身抗傾能力仍十分之高,在彎中不會輕易出現響胎聲,這正正反映了車身在彎中沒有大幅外傾,令輪胎受壓變形而尖叫。彎路表現如此堅挺,直接提升了此車的主動安全。而車廂隔音好、機件順滑,整體行車質素暫時是同級小車之中最優秀的。
5,樂騁(推薦指數:★★☆)
| ||||||||||||||||||
|
[優點] 音響帶低音炮,效果不錯,低音感覺有力。 [缺點] 1399cc發動機的表現并沒有想象中的好。
樂騁,我一進去就感覺比較時尚,有現代感,色調比較顯檔次,雖然是韓系車,做工一點也不含糊,音響帶低音炮,效果不錯,低音感覺有力。還有后排坐椅沒那么直,感覺比飛度、雨燕舒服,但就是頭枕跟座是聯體的,有點矮,所以頭部不太舒服。腿部空間比賽歐強。跟雨燕差不多。前排座椅很好,沒什么可說的。就是頭部空間稍差點。內飾或許是已經通風的緣故,氣味很輕,內飾感覺跟飛度差不多,用料比較扎實,反正是比派力奧、飛度、雨燕的塑料硬,整個內飾讓人有一種高檔的感覺,做工很好。車內中控臺前后較寬,緩沖較大,應該安全。
雖然樂騁擁有靈活的身形,但是坐進車內,則絲毫沒有局促的感覺。在類似RV車型的挑高車室內,每個乘客都有較為筆直、自然的坐姿,除非前后同時坐著大高個,否則每個人都不用曲膝縮腿,至于頭頂空間,即使是1.8米的大個子,也不會頂頭。
樂騁1399cc發動機的表現并沒有想象中的平淡,在實用轉速領域就能夠從容帶動車輛,起步、中段加速動力游刃有余,面對著筆直的試車道路,我的右腳越踩越深,在速度攀升到100公里/小時之后,提速開始緩慢下來,提醒著我們這只是一部1.4升排量的小車。
雪佛蘭樂騁短軸距、小尺寸的車身,日常用車方便、節儉。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最能展現其優勢,面對狹小的車位或是狹窄的小巷,都不用為泊車、掉頭而煩惱。動態表現上,樂騁的底盤注重舒適度,操控并非其強項。前麥克弗遜式獨立、后扭力梁式半獨立的懸掛結構,調校偏軟的設計,再加上車身較高,在過彎時車身側傾幅度不小。輕盈的方向盤路感欠奉,此時車輪在巨大壓力的擠迫之下產生側滑,同時車身大幅度的左右搖擺也令人緊張,由此可見,對于樂騁,穩當地駕駛即可,挑戰它的過彎極限并不明智。由于懸掛設定偏軟的緣故,樂騁的過彎反應略為遲鈍,轉向不足明顯,此外,原廠的185/60R14輪胎抓地力也略為不足,過彎時容易響胎,好在響胎時駕駛者只要回擺方向盤,車輪能夠很快修正自己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