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陣營:
自主品牌應從小型車做起 與國有汽車企業相比,歷經千辛萬苦才拿到轎車“準生證”的浙江
吉利集團只能被列入野生“草本”陣營。
就是這樣一家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憑著“造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
理念,近年來在經濟型轎車和微車市場上屢屢挑起價格戰。在市場硝煙的熏烤下,這株“草本植物”非但沒有焦枯,反而迅速葳蕤,并把根莖從微車、經濟型轎車一直延伸到中級轎車,甚至放言將來要打造中國的“
奔馳”。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
吉利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還是把關注點留在“百姓車”上,并專門就國家應鼓勵發展經濟型小
排量汽車遞交了提案。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出路在于大力發展經濟型轎車和小型車。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制造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十年,而是幾十年。中國人做自己的汽車,只能從小型轎車切入,不能一出生就和巨人比,那是自不量力。
據他介紹,國內外數位專家已經得出研究結論,WTO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
豪華車和
大型車輛以及供應行業的沖擊,而不是對小型、低價車輛的影響。要增強汽車產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創造民族自主品牌,就應該大力發展小型和低成本車輛。他建議,政府應該調整政策,千萬不要再出臺限制小型車、經濟型轎車的政策;相反,應及早出臺燃油附加稅政策,營造利于小型車、經濟型轎車的消費環境。
他表示,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美國發展T型車,德國“二戰”后發展
大眾汽車,都是從經濟型小排量汽車入手,帶動了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發展本土汽車工業,也是先從中低檔車開始,發展中國人最適用的小型車。目前在中國生產的低檔轎車,性價比相當高,已經具備了國際競爭力。據悉,吉利汽車今年2月份銷量首次突破1萬輛,計劃全年銷售16萬輛,比上年翻一番,這些“百姓車”還將成批量走向海外,預計今年可出口數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