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費改稅’的重點目前還沒有轉向燃油稅改革。不知為何,媒體開始‘豪賭’燃油稅今年是否出臺。”高培勇說。
據了解,媒體此次對燃油稅的集中報道,起源于去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的一句話。去年11月22日,陳清泰在上海中歐國際汽車高峰論壇上表示,燃油稅方案已經制訂,現在沒有開征,是因為油價太高。
今年1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經過幾年研究,中國在征收燃油稅方案上已有了初步的意見。”但燃油稅改革方案仍將“擇機”出臺。
1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說,我國已經制訂征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并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這份報告,將媒體的報道推向了又一個高潮。
油價太高是不是主要障礙
從2001年至今,國家稅務總局兩任局長金人慶、謝旭人均多次對外發布過燃油稅將“擇機開征”的權威消息。但從最早被提出到現在,已經10年了,燃油稅一直難產。有媒體稱,加上今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權威人士和權威機構至少已經是第四次表示將“擇機”出臺。
“每年都說‘擇機’出臺,但這個‘機’什么時候才能來呢?”一位新浪網友問。
對于燃油稅難產的原因,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的解釋是,燃油稅改革方案出臺受價格因素影響,現在原油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教授說,我國原油相當一部分依賴進口,而近年來,國際局勢持續動蕩,特別是中東局勢不穩定,導致油價居高不下。目前93號汽油價格為每升3元以上,若每升再征收1元至1.15元或30%至50%的燃油稅,很多普通汽車擁有者將很難接受。
據介紹,最初設計燃油稅方案時,國際油價為15美元/桶,后來,業界根據國際油價走高的趨勢普遍認為,推出燃油稅方案的適度空間為“國際油價20美元至25美元”。
近期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回升較快,上周國際油價逼近每桶50美元大關。2004年國際油價最高曾漲至每桶55.67美元,去年11月底回落至每桶42美元左右,隨后一直處于高位震蕩態勢。
1月31日,鹿特丹、紐約和新加坡三地成品油加權價格漲幅約為39%。國家發改委規定,如果三地市場成品油加權價格漲幅高于8%,將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2月1日起,中國石化上調了旗下煉油廠汽油、柴油價格,其中90號汽油、柴油出廠價每噸均上調210元,93號和97號汽油出廠價每噸分別上調223元和235元。
分析人士稱,盡管能源專家分析認為,最近成品油零售價不大可能上漲,但按照官方的解釋,漲價壓力延遲了燃油稅的出臺。
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博士則認為,“燃油稅遲遲不能出臺,主要原因是不是油價居高不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他解釋,這是因為,什么是合理油價、什么時候油價能降到合理水平、降到合理水平后會不會馬上漲上去,都是不確定因素。
“其實,燃油稅何時出臺,與油價沒有必然聯系。”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幾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認為,高價時更應該出臺燃油稅政策。理由是,汽油、柴油本來是稀缺資源,在價高時出臺燃油稅政策,更可以促進節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