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POLO于1981年8月在撒丁島上展出,在此之前法蘭克福的國際車展剛剛結束。車型保留了其經過優化的傳動系統,但是采用了嶄新的車身,新的面板焊接技術使車身不易生銹,而且新的設計也使POLO脫離了與奧迪在設計上的關系,F在的POLO看起來更像一部小型的旅游車,帶有一個方背后門和一個較大的行李箱。在后靠背放下時,行李箱的空間可以從265升提高到1000升,這在同級別車型中算創了個紀錄。
發動機的燃燒室經過了優化設計,29KW(40bhp)發動機的扭矩曲線得到了提高,相應的牽引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POLO還采用37KW(50bhp)和44KW(60bhp)型發動機。
當時最有趣的車型是POLO Formel E,E代表經濟性。這輛車型采用1.1升37KW(50bhp)發動機,在發動機速度很低時的扭矩更大。與傳統的1.1POLO相比,第四代發動機的齒輪齒數比較大,在降低發動機速度的情況可降低油耗。
1982年8月,POLO雙門廂式轎車問世。這輛運動型車型最初只有37KW和44KW兩款發動機可以使用。后來又出現了新型的1.3升發動機,采用兩級化油器,可輸出55KW功率。1986年又出現了雙門廂式轎車GT G40,配置85KW渦輪增壓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200km/h。
POLO Fox在1984年秋季以前是一款最叫賣的車型。配置簡單,顏色大膽新奇,連續生產了數年。這輛車采用33KW發動機,價格為11490馬克,比標準的POLO C車型低1000馬克。
1986年的POLO車型也取得了類似的成功,采用33KW柴油發動機,五速變速箱。這輛輕型車體現了十足的動力,最高速度可達140km/h。平均油耗為每公里0.06升燃油。
但是,80年代的車型不僅僅更具有經濟性,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催化凈化器保證了較低的廢氣排放。1986年,大眾公司在POLO車的廢氣系統中安裝了一個微型催化凈化器,這個凈化器的直徑大約只有幾厘米。這個早期的開環式催化凈化器的效率與現在閉環式凈化器是無法相比的。電噴發動機的出現帶來了排放控制的真正革新。1988年POLO1.3采用了一臺電噴發動機及閉環式化油器。到1990年初,所有的POLO汽油發動機都采用了閉環式催化凈化器。
1990年秋季,POLO車型全面升級。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分別為33KW、40KW、55KW和83KW幾種,柴油發動機可輸出36KW的功率。功率高的車型配有五速變速箱作為標準配置。堅固的保險杠給車型一個嶄新的輪廓,大大的方形前大燈提高了照明效果,綠色隔熱玻璃提高了乘坐的舒適度,氣囊的使用也提高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