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近五年復活車型的前世今生 NSX/Ghibli/福特GT的前世今生
導讀: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車型是豐功偉績卻因種種原因而不得不走向停產的局面,這些“功臣”們往往都是車企念念不忘的英雄,所以當車企的發展到合適的階段,以及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車企都會優先復產這些車型,并且會重新打造為它注入生命力。我們就來給大家說說近五年來都有哪些車型得以復活,談談它們過去的輝煌以及新生代的亮點。
本田NSX,一個讓本田粉瞬間熱血的車型。在談這款性能超跑之前,說說本田的前身。本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曾經是汽修件廠的老板,在二戰結束后,看到當時的市場需求,打造出本田摩托車型。1962年,本田宗一郎意識到在摩托車領域取得成就遠遠不夠,于是投身汽車制造。1983年本田以F1賽車發動機制造商的身份進入F1賽事,為本田在賽車領域的淵源打下的殷實的根基。其實在此之前,本田宗一郎就多次參加F1摩托賽事,并獲獎甚多,他血液里的賽車基因在后來本田以發動機制造商身份再次回歸F1賽場被大力激活。
每天做夢都想造賽車的本田宗一郎在1984年決定打造HP-X(Honda Pininfarina eXperimental) 項目,在賓尼法利納工作室邀請設計師奧山清行(Kiyoyuki Okuyama)、工程師上原繁(Shigehara Uehara)以及著名賽車手埃爾頓·塞納(Ayrton Senna)合力研發一款中置后驅跑車,動力系統起初是2.0L V6 C20A發動機,在量產后改用3.0L V6 C30A發動機,并融入大量的F1技術。經過潛心研制,這款車型的性能由初衷達到法拉利328 GTB水平變為接近法拉利348的水平。喜出望外的結果讓團隊決定量產版本定名為NSX(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
初代NSX布滿本田的心血。
5年后,第一代NSX在1989年芝加哥車展上首發(后來以謳歌NSX的身份在北美市場銷售),不僅優美程度堪比當時紅極一時的法拉利車型,而且借鑒了美國空軍的F16戰斗機的全視角座艙設計,優秀的空氣動力學與駕駛視野兼備。技術特點包括擁有鈦合金曲軸、鍛造活塞、VTEC技術等,全鋁合金車身讓它的重量僅為1350kg。與法拉利328所搭載的3.2L V8發動機抗衡的3.0L V6 C30A VTEC發動機能夠迸發201kW(274PS)的馬力,比法拉利328要多出6PS。第一代NSX在紐北跑出8分16秒01的成績,完爆法拉利328、法拉利348。
本田NSX衍生車型NSX Type T。
NSX的回歸將說明本田不會放棄探索黑科技的決心。
2015年,本田讓NSX回歸,這次帶著油電混合動力重生,搭載3.5T V6+三電機配合9速雙離合變速箱以及SH-AWD系統保持著超跑的身份。動力輸出為綜合功率427kW(580PS)、峰值扭矩644Nm,競爭對手瞄準奧迪R8 V10 performance(611馬力)、保時捷911 Turbo S(581馬力)、日產GT-R Nismo(600馬力)等。全新回歸的NSX的性能已經難與研發初衷的目標法拉利458 Italia(乃至后來輸出功率高達492kW(669PS)的繼任者488 GTB)所抗衡,不過精神領袖回歸,讓本田品牌的靈魂再次升華。但它在國內以謳歌NSX的身份銷售,售價高達289萬讓大多數本田粉望而卻步。
瑪莎拉蒂Ghibli的車系歷史并不像上面的林肯大陸以及本田NSX那樣具有延續性。嚴格來說瑪莎拉蒂Ghibli只是車名的延續而不是車型。先說說瑪莎拉蒂品牌,瑪莎拉蒂品牌在1914年正式成立,最初公司是以汽車改裝為主要業務,當然,也熱衷于各種賽事,否則瑪莎拉蒂后來車型的宣傳文案,又怎么會提到有“賽道基因”呢?
第一代Ghibli由喬治亞羅設計,線條流暢而且空氣動力表現優秀。
瑪莎拉蒂在賽車領域的成功得到了充分的資金,于是開拓汽車制造等更多領域。經歷過圭迪佐洛(Guidizzolo)事故后(法拉利賽車失控撞向觀眾致多人死亡),意大利取消了高速賽車,瑪莎拉蒂由此轉移到民用跑車的開發上。
第一代Ghibli內飾也是十分精致,并沒有因為外觀優美因此內飾就敷衍了事。
瑪莎拉蒂在1962年推出了Sebring雙座跑車,隨后還推出Mistral和瑪莎拉蒂首款四門轎車Quattroporte(今天瑪莎拉蒂總裁的第一代車型)。為了擴寬產品線,推出了第一代Ghibli。第一代Ghibli由著名設計師喬治亞羅操刀,是一款雙門轎跑,其優美的線條讓福特后來的繼承人亨利·福特二世一口氣收藏了三臺。
第一代Ghibli的命名來源于基布利風(撒哈拉沙漠季節性熱旋風),瑪莎拉蒂期望它能像風一樣席卷全球,不僅外觀優美,內飾也精致,并且推出了Ghibli Spyder(敞篷版)、Ghibli SS以及Ghibli SS Spyder(敞篷版)。不過1973年,屬于雪鐵龍旗下的瑪莎拉蒂因集團財務整合,差點被清算,第一代Ghibli也在這個時候被迫停產。
當年的“網紅”雙門跑車Biturbo,第二代Ghibli就是想復制它的榮耀。
第二代瑪莎拉蒂Ghibli相比Biturbo并沒有作太大的改動,但和第一代Ghibli比起來就似乎去到了家用車的樣子。
1981年瑪莎拉蒂曾推出相當受歡迎的雙門四座轎跑Biturbo,Biturbo一年可以賣出4萬輛。因此1992第二代Ghibli的推出更多是為了重塑Biturbo輝煌。1997年瑪莎拉蒂董事長決定調整產品布局,于是第二代Ghibli停產,被瑪莎拉蒂3200GT取代。第二代Ghibli實際上并沒有復制Biturbo的良好銷量,大約只售出2300多輛,與當年的Biturbo相差甚遠。
第三代Ghibli出現主要是降低瑪莎拉蒂轎車的消費門檻,帶著走量盈利的重任面世。
在2013年瑪莎拉蒂Ghibli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不過它又是一個新的車型,所以說只是“Ghibli”的名字繼續傳承而已。第三代Ghibli變為四門四座轎跑,在上海車展首發亮相,根據不同國家市場推出3.0T V6、3.0L柴油發動機等作為動力,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第三代瑪莎拉蒂Ghibli視奧迪A7、奔馳CLS、保時捷Panamera為競爭對手,不僅豐富了品牌產品線,而且還拉低了瑪莎拉蒂四門轎車的售價。成熟的消費者可能選擇總裁,而年輕的消費者則會更多考慮Ghibli,GranTurismo和GranCabrio則面向性能愛好者。
福特GT在2016年1月的北美車展上推出量產版車型,而近日其疑似售價也被曝光,為678萬元。如此高價讓許多消費者摸不著頭腦,福特是哪來的自信把一款超跑賣到這個價格?說起福特汽車公司對于福特GT的心血,就要從它過去往跡說起。
亨利·福特二世曾企圖運作福特汽車收購法拉利汽車公司,不過被法拉利創始人Enzo Ferrari明拒,因此深深不忿的亨利·福特二世便決心研發出屬于福特自己的勒芒戰車,一來提高品牌形象,二來要讓法拉利后悔。在1964年,首批福特GT的前身車型——Ford GT 40誕生,造型充滿著順滑的線條,和當時的福特車截然不同而受到媒體廣泛關注。
當年Ford GT 40采用高強度鋼、全鋁4.2L V8發動機、雙A臂懸掛等技術,而且造型與同期的福特車大不同而備受關注。
不過Ford GT 40出征勒芒賽場并不順利,經過內部的多次調整,在1965年的勒芒賽場上仍然經歷了全系Ford GT 40退賽的尷尬局面。此時,福特高層開始意識到,缺乏賽道級別的測試和調校是長期失敗的主因。于是在改裝高手Carroll Shelby和賽事經理Ken Miles的帶領下,Ford GT 40車隊在佛羅里達州的Daytona賽道展開嚴格而苛刻的測試。
經歷過多次失敗,福特團隊并沒有放棄,而是采用更嚴格的測試與調校來迎接勝利的到來。
這次測試讓福Ford GT 40車隊有了飛躍的進步,攻克了許多操控和動力系統的缺點。在1966年Ford GT 40車隊站在了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領獎臺上,為他們即將邁入勒芒賽場的征途迎來了一則喜訊。
1966年,三輛Ford GT 40以冠軍身份沖過勒芒賽場的終點,亨利·福特二世終于等到打臉法拉利的機會。
1966年,Ford GT 40車隊在勒芒賽場上首次奪冠,過去的汗水與努力終于獲得回報,同時也讓法拉利刮目相看。在1969年Ford GT 40車隊最后一次奪得勒芒冠軍后便退出該項賽事,在參加勒芒賽事期間,Ford GT 40創下了同一型號底盤贏得多于一個勒芒冠軍的記錄。在2004年到2007年期間,福特曾小量生產過第二代福特GT以懷緬Ford GT 40的榮耀,第二代福特GT大部分成為美國人改裝或收藏的車型。
第三代福特GT重出江湖,不僅要作為街頭超跑在市場售賣,而且還會再次回到勒芒賽場上。
第三代福特GT在2016年推出,搭載3.5L EcoBoost發動機,外媒曾曝光新一代福特GT的動力信息,最大輸出功率達到482kW(656PS),峰值扭矩達到745Nm。據悉,其在加拿大賽道跑出的圈速比法拉利458快3s多。福特GT的重出江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福特要重回勒芒賽場。此時回歸,并非要與法拉利再續仇恨,更多的是期望借勒芒賽事,提升品牌,當然,若能奪冠就兩全其美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預售24.98萬起 問界新M7 Pro開啟預售 采用純視覺智駕方案
- 2國產全新寶馬X3長軸距版官圖發布 軸距加長至2975mm
- 3星紀元 ET萬臺交付現場 黃招根:1分鐘一臺車,10年前就用了
- 4首搭華為智駕ADS 3.0 享界S9售價39.98-44.98萬
- 5奇瑞首登《財富》世界500強
- 6預售30.88萬起 魏牌全新藍山開啟預訂 下訂可享3.9萬元權益
- 2國產全新寶馬X3長軸距版官圖發布 軸距加長至297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