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車企在華調整策略,能否逆襲?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風云變幻,外資車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為扭轉在中國市場的不利局面,多家德日外資車企近期紛紛調整在華業務策略,其能否實現逆襲備受關注。

曾經,外資汽車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憑借“生產本地化”模式,依靠“品牌溢價”和“技術差價”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如今,此模式已風光不再。中國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實現“反超”,汽車產業強勢崛起。2024年,中國車企在智能駕駛領域研發投入超2000億元,是BBA在華研發投入的三倍。十年間,中國汽車出口量占全球比例從不足5%躍升至超30%,中國電動車在歐洲也隨處可見。

在此背景下,外資車企不得不轉變思路,采取“研發本地化”策略。多家德日外資車企牽手中國軟件廠商,快速切入智能化應用賽道。寶馬與Momenta合作,奧迪與上汽開發智能系統,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利用中國供應鏈和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

同時,外資車企在電動化戰略上做出重大調整,在純電動業務方面降速,轉向發揮既有燃油車優勢。寶馬強調內燃機是根基,2025年上半年在華銷量下滑15.5%;奧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車計劃;奔馳推遲電動車占比目標;沃爾沃、保時捷、賓利等也下調電動化預期。2025年上半年保時捷在華銷量降28% ,外資品牌電動化業務盈利困難,且在適應中國市場需求變化方面滯后。

不過,外資品牌并未放棄中國市場。奧迪長春新能源工廠投產,賓利計劃2027年引入首款純電車型?;趯χ袊M者的洞察,大眾、豐田、寶馬等多家車企表示將進軍增程動力市場。部分合資品牌通過穩渠道、穩價格的策略,穩定了終端價格,提升車型性價比,減少消費者觀望情緒。

然而,合資品牌的“逆襲”之路并非坦途。今年上半年,外資、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僅為36%。中長期來看,合資車企需在戰略和戰術層面深度本土化,涵蓋產品定義與開發、核心技術、供應鏈、管控模式、組織及流程等全方位變革,以適應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

外資車企在華調整策略,是應對市場變化的主動求變之舉。其能否憑借“重智能保燃油”策略在下半年實現業績反彈、成功逆襲,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近日,汽車行業傳來重磅消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持續發力,2025年將推出超30款新能源車,展現出其在該賽道的堅定決心與宏大野心。 長安汽車此次的新能源產品規劃,涵蓋了豐富多樣的車型。無論是追求小巧靈活的城市通勤轎車,還是空間寬敞、
7月30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成績斐然,實現歸母凈利潤304.85億元,同比大增33.33% ,近似305億、同比大增33%。 報告期內,寧德時代總營業收入達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從產
想在 18 款奧迪 A5 的價格談判中獲得更多優惠,您得這么做。 先得清楚買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費用。汽車價格有廠商指導價和實際裸車價,不同地區和經銷商優惠不同。購置稅按公式算,保險根據需求選,新車保費最高 15 折。出庫費、PDI 檢測
奧迪 A5 雙門敞篷版的維修保養成本相對較高。 保險方面,以 2023 款奧迪 A5 Sportback 40 TFSI 時尚動感型為例,一年保費約 7717 元,其中包括交強險約 950 元、車船稅約 480 元,商業險約 6287 元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