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尋訪失落已久的夢
浙西南以泰順為代表的廊橋已是名聲遠揚,而無論從數(shù)量和質量來說都不比泰順廊橋遜色的閩東廊橋,卻藏在深山無人識,任風吹雨打容顏老去。壽寧是閩東木拱廊橋比較集中的縣。
一到壽寧就發(fā)現(xiàn),到壽寧看廊橋的游客比泰順少得多。因為藏在深閨無人知的緣故,壽寧的廊橋保留著讓人驚喜的原生態(tài)。壽寧縣城里的幾座廊橋,沒有游人如織,背包族的游客反倒成為當?shù)厝搜壑械娘L景,沒有旅游景點的人來人往,廊橋是當?shù)厝说睦葮颉?
仙宮橋就在汽車站附近,橋上擺著一溜桌椅,居民們在一起打牌、聊天、喝茶,怡然自得,橋屋成了賣雜貨的小店,店主熱情地搬出椅子讓我們歇腳。而燒香拜神的老人點亮了粗壯的紅香燭,然后又持香臨窗祭拜,其虔誠絲毫不因嘈雜而打折扣。廊橋是能遮風蔽雨的橋,橋上大都有供人憩息的長凳,千百年來,廊橋既是連接交通的樞紐,更是商旅、村民娛樂、聚會的優(yōu)雅場所,自然而然就兼?zhèn)浣涣、貿易的功能,儼然一處熱鬧的商業(yè)中心。望著窗外的細雨,我們悠閑地在廊橋上坐了一個多小時。
到了晚上,仙宮橋被裝點得流光溢彩,倒映河面非常漂亮。升平橋距仙宮橋也是在鬧市區(qū)。雖說周邊的環(huán)境已在竭力現(xiàn)代化,但這兩座橋氣度依然沉寂,像深居鬧市的兩個隱士,讓喧嘩的縣城不經意地流露出幾分從容。
離縣城不遠處的后墩村有一廊橋叫飛云橋,橋旁石碑上記載,飛云橋建于明天順七年(1463),歷經數(shù)百年風雨,幾經修復,保存至今。于近年,這座廊橋進行了一次全面修復,橋周邊的擋風雨板被涂成藍色,廊柱是大紅色。廊屋中供奉著道教女神臨水夫人像,偏邊上還供奉著只有當?shù)剜l(xiāng)民才知悉的黃三相公像,橋旁有一個觀音閣。夕陽西下,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橋頭燒著香向四方祭拜。在長途跋涉充滿艱辛兇險變數(shù)的古時,過橋的行人總會燒上一柱香,為莫測的前程祈福。
泰順、壽寧的廊橋除了比較知名的外,大部分都因交通價值的削弱或地理位置偏僻而在山村中漸漸老去。寂寞得令人心痛,但也讓廊橋特別地美麗。因為每座廊橋都有自己的傳說,廊橋上不知道有過多少慈母倚柱盼歸、情侶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故事……廊橋需用心品味,才能體會到它所造就的獨具特色的廊橋文化。
踏上歸家的路,一路所見過的廊橋的倩影仍在眼前揮之不去。廊橋的美麗,該用心靈的膠片來拍攝。
相關鏈接:
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有木拱、石拱和平木之分。木拱廊橋也叫木構疊梁式貫木拱橋,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在橋體上根本找不到一枚鐵釘,形似彩虹,其悠久的歷史和精湛的技藝,在中國橋梁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浙南閩西的主要廊橋:浙閩邊界幾地的廊橋很多,如果時間允許,可按圖索驥來一次完整的廊橋之旅。泰順現(xiàn)存橋累共計958座,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的姐妹橋、三魁的薛宅橋、仙稔的仙居橋、筱村的文興橋、三條橋。
新旅行指點:
尋訪廊橋是趟休閑的旅行,行程安排5至7天為宜。泰順、壽寧一帶多山近海,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但當?shù)赜炅砍渑,3、4月為春雨期,多為小雨綿綿的天氣,5、6月為梅雨期,暴雨多,7至9月份則是臺風雷陣雨期,如果不想踩著兩腳泥濘去看廊橋,最好是避開雨期。不過,雨期去看廊橋,別有一番空靈氣韻。
器材準備:一般來說,看廊橋并無須特殊的器材要求,只是在雨期前往看廊橋,要注意防雨防潮,穿上防水防滑的鞋即可,另外,如果想拍照的話,賓館住宿時把浴帽帶上,用來作相機的遮雨罩效果也很不錯。沿線景點的大都適合扎營露宿,帶上戶外帳篷與器材,與廊橋共眠,能體驗到如詩如畫的意境。
費用:比起那些動輒幾十、上百的門票來說,廊橋是絕對值得一看的。美麗的廊橋都不收取門票,加之沿途住宿相對來說性價比較合理,這對于自助游來說是條性價比很合適的線路。
交通:泰順不通火車。三魁仍是交通樞紐,住宿和餐飲條件都不錯,建議以三魁為中心到周邊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