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粵閩浙之綠野仙蹤石門洞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5頁)
|
走出劉文成公祠,穿過望瀑亭,站在小道上仰首觀望,眼前就是“亂拋雪玉從天下,散作云煙到地飛”的石門懸崖飛瀑。人們極目九霄,贊嘆不絕。只見兩峰矗立,擎云翳日,層巖崢嶸,樹木繁長,郁郁蔥蔥,一株株古松彎曲盤生,松葉形成團扇,龍須倒掛,青苔布滿山崖。飛瀑就在兩峰中間的山崖上。看那飛瀑,氣如白虹,垂如匹練,濺如跳珠,散如輕霧,在日光輝映下,形成韉墓謇齙牟噬,水霧,散在潭中沙沙作響。“雪飛終日積不得,珠碎有時還自圓”,站在潭西邊的山下,那珍珠似的霧珠還飄灑到人們的臉面上,一片涼意襲來,頓覺心曠神怡。天愈干旱,飛瀑灑下的霧珠愈細,要是下了幾天雨之后,那飛瀑就會砰然作聲,“聲振萬壑驚春雷”,猶如萬馬奔騰。站在潭邊的青石上俯首低視,潭中水波粼粼,象絲綢上的細紋,光滑嫩綠,由近及遠,顏色一處深似一處,漸漸成了深碧。“人言深碧處,常有老龍盤”,說這龍潭下面是通東海的。潭邊青石累累,花草叢生,碑石林立,或曰“飛雪”,或曰“飛泉”,或曰“銀河萬古”,真是各有千秋。走過了潭前小橋,來到西邊巖壁下,這兒是一片斜壁,方三、四十米,頭上崖壁向外伸展,形成天然的蓋頂,恰似穹窿。站在巖壁下說話,回聲隆隆,余音不絕。壁邊還有一張石床,人們到此都好奇地在石床上躺一會,在炎熱的盛夏,都感到十分舒服、清涼,沒有半點焦熱之感。此處真是“六月地長寒”, “好避人間六月暑”,千百年來有多少游客來此探幽,留下了多少贊美的詩句啊!最難忘,郭沫若先生在古稀之年還不遠萬里來此一游,并寫下了動人的詩篇:“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郭老的詩章,使壯美的石門沒天增添了無比的光輝。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5頁)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