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吧汽車人|中汽信科黨委書記、總經理王鐵
今天請到了中汽信科的
王鐵王總來到我們的直播間
首先可能對很多的網友來說
對中汽中心
然后對中汽信科還不是太熟悉
先請王總給我們介紹一下
中汽信科呢
前身是情報所
成立于1985年
是中汽中心的全資子公司
我是
2020年9月份調到中汽信科
大家眾所周知的有一些
中國量產車大賽
安行中國
包括泰達論壇
還有我們的
中國汽車工業年鑒
還有一些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
都是中汽信科的一系列的產品
鐵總介紹一下自己吧
我是
2000年初
畢業老的吉林工大機械系
剛一畢業就投身于
就在中汽中心工作
也經歷了
不同的領域
檢測認證
包括現在做的
信息文化傳媒
像剛才王總所說到的
其實咱們中汽信科也做了很多工作
那在這些里面
您覺得有哪些是跟網友最近的
大家眾所周知的還是中國量產車大賽
量產車大賽
抖音號搜CCPC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
大部分的車型
每年
都會在上面做一些競技類的比賽
現在傳播量也是過億
其它是線下的一些傳播安全類的
就是我們的安行中國
安行中國對我們跟
也是在各地的交管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還有
(中國汽車)貿促會
在我們母公司中汽中心的指導下
歷時了將近20年
每年22站地
我們都知道這兩年是汽車產業
巨變的時間
那在過去一年2021年中汽信科
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
2021年呢
成就呢首先就是泰達論壇
全稱叫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
也首次發布了泰達調研
在這一次論壇上
也首次邀請到了解振華特使
針對雙碳和"1+N"政策體系
及一系列重要舉措的開展
讓這次論壇
引起了行業廣泛的共鳴
同時在年底
也創新地推出了泰達年度之聲
第二就是推進科技興企的部署
我們在
吉林成立了東北亞汽車產業研究院
重點聚焦產業鏈
創新鏈碳中和等領域的開展
為吉林省搭建平臺
提供了一個戰略規劃
等一系列的技術支撐
第三呢
我們創立了民族汽車品牌向上計劃
目前我國已經有20多個民族品牌
加入了這個計劃
后續計劃發布形成藍皮書
第四就是我們
創立了中國安全大會
和中國車身大會
有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十佳車身
這一年的發展呢
都離不開
我們中汽中心的"四個最"的宗旨
我們立志要成為
政府最認可的行業智庫
行業最尊重的合作伙伴
公眾最信賴的
權威機構
也成為員工最自豪的事業平臺
2022年又被稱為
是你們中汽中心的改革創新年
在這一年里面
中汽信科會有哪些改革和措施
2022年
我們公司
也將緊密圍繞中心的“十四五”規劃
重點的相關部署
也抓好重點項目的建設
發揮好支撐好我們
中汽中心在
汽車行業的技術引領的作用
深化改革賦能
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
那在你們來看
汽車行業現在所要面臨的挑戰
比如說像缺芯接下來還會繼續嗎
芯片短缺呢預計會有所改善
但是短期內還難以恢復
缺芯呢還是今年
影響車市的一大挑戰
不只芯片
其實鎳鈷鋰
等動力電池它的原材料
甚至有些鋼材等
近期也會因為價格的波動
對汽車行業造成影響
同時呢智能化的配置開始
下探已經成為趨勢
輔助駕駛以及我們的自動駕駛
在商用車領域也在迎來了增長
汽車產業對半導體的需求
還在持續地走高
我們也知道
智能化和電動化應該是現在
最顯著的趨勢啊
那2022年
汽車產業在智能化這一塊又會有哪些
利好和機會呢
大家也都知道
我國是現在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
相對于穩定的國內市場
對于我們產業的發展
是最大的一個利好
同時呢我們廣大消費者
對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
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年輕人Z世代和Z0世代
在2021年呢新能源(乘用車)
累計零售量就已經接近300萬輛
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接近15%
其中呢2021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國內
零售的滲透率
又高達了22.6%
"乘聯會"也預測
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將達到25%
所以說新能源乘用車年銷量有可能
也會突破550萬輛
包括自主品牌
也包括特斯拉等
在我們國內的發力
孕育出了全球最好的智能汽車
供應鏈的體系
對國內智能汽車的創新
是一個長期的利好
應該說你們是行業的智庫了
那在你們看來就是目前的
乘用車在智能化方面
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瓶頸
智能化方向是明確的
但消費者的痛點還沒有找到
要做到
真正能解決廣大消費者的痛點
這一塊
才是真正迎來了一個大的爆發
自動駕駛在2022年您覺得會有什么突破嗎
在2022年的技術
已經覆蓋了大多數的一個場景
但很難保證絕對的安全
大家看到了一些事故
法規和事故的權責的界定
這都會影響自動駕駛落地的
主要的因素
像小鵬啊
那他們其實在智能化方面應該說是
走的比較快了
我們看到的
就與傳統的合資企業相比
他們在哪些方面會有優勢呢
智能化和當地市場的文化習俗啊
也有密切的一個關聯
至少在本土化方面
我們中國品牌
遠勝一些跨國的車企
同時呢剛剛說的供應鏈
這也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
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也是我們本土品牌的一個優勢
在人工智能技術層面
中國目前處在全球的
第一梯隊
汽車智能化對我們而言
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那現在我們是什么水平呢
在你們看來
跟國外的一些
像特斯拉那種先進的
國外的車企來比的話
人工智能方面呢
我們能處在全球第一梯隊
尤其在本土化方面
也有巨大的一個優勢
技術市場化也是中國企業更加
擅長不過呢
在長期積累的技術方面呢
短板也是很難補齊
比如說半導體這塊
在智能化
國產中芯片的需求越來越大
我們還需要在半導體產業上
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的力度
廣大的用戶對中國的自主品牌啊
向上突圍的呼聲是很高的啊
您覺得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怎么突破呢
說突破呢主要是我們的電動化
智能化
打破了此前的汽車市場的格局
自主品牌
我們的高端化大家也看到契機
也出現了
更多的細分的一些市場
也有望成為新的一個藍海
新能源豪華轎車
新能源中大型的SUV
家用的MPV
入門級的電動車
都有機會成為車企新的利潤增長點
車企也有機會尋找
藍海
避免陷入之前的一些價格的陷阱
電動化和智能化在這種趨勢下
我們自主品牌產品競爭力得以提升
我們的中國品牌
去海外拓展
有很多的訂單量
包括歐美等成熟市場
也出現了我們的機會
中國也有望誕生新的跨國
汽車集團
這是我們在不久的未來會看到
中汽信科應該說一直都在致力
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那在大的智能化的趨勢下
咱中汽信科會有哪些舉措
來幫助產業
說到舉措呢
就是
推進我們汽車產業智能化這塊
2022年呢
我們中汽信科
也將深耕大家行業的一個需求
主要是提升
智能化業務的一個品牌力建設
做優做精
我們的商用車
在智能化這塊的一個監控平臺
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
等一系列項目
的落地
也將讓消費者看到
我國汽車產業智能化的一個水平
正在不斷地提升
還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啊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雙碳戰略
那在這一塊
對中國的汽車產業會有哪些影響
然后咱中汽信科
在里面會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雙碳目標呢
對于汽車產業而言呢
供給側的產業結構
技術路線
包括消費端的出行方式
運輸結構等都會有比較大的一個影響
對汽車企業
也有一個嚴峻的考驗
但我認為呢
雙碳目標
更是汽車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機遇
不僅僅是壓力
中汽信科呢
具有超過20年的
商用車行業的一個研究經驗
商用車的碳排放量
也占汽車行業超過70%
基于這個考慮呢
我們把雙碳研究的著力點
定位在商用車及相關零部件行業
在這方面呢
也承擔了
國家部委的一些相關的重大課題
重點呢也將研究就是企業的工廠端
和產品端在雙碳的要求下
如何積極應對
在工廠端呢我們呢
通過我們的研究
商用車企業
最合理的
應對方案就是企業要盡快制定
分步走的
碳中和戰略
要在基礎好的條件好的生產單元
先把零碳目標做起來
要在企業內部立典型樹標桿
這個時候要盡可能使用
數字化的一個解決的方案
才能在未來推廣中事半功倍
另外在產品端
我們的商用車在使用環節
碳排放量也占了80%
中汽信科具有豐富的
商用車監控平臺的算法模擬經驗
我們也首創了提出了商用車
碳標簽
一定要基于場景工況的碳排放
這樣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的
使用情況
更能助力我們商用車企業
在具體的細分市場
挖掘我們的產品優勢
同時雙碳目標必將推動
整個產業鏈方面的生態重構
行業企業要早謀劃
早行動要從
第四本賬的高度
盡快梳理出企業的碳賬本
想請王總
給我們的中國自主品牌
就是
一點期待
您會用一句什么樣的話來形容
這個期待
隨著
民族汽車品牌向上計劃的積極地
探索
我們中國汽車
品牌將迎來
黃金時代
那我們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謝謝王總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阿維塔新一輪估值達62.6億元
- 2自游家NV標配24項輔助駕駛功能 支持輔助駕駛升級
- 3終于要逆襲了?聊聊幾款日系純電SUV新寵
- 4實測油耗!吉利混動比豐田本田還要低!
- 5“混”得比“雙田”還好?測試吉利星越L雷神混動
- 6明明有高顏值 偏偏要靠實力 小螞蟻拆解+實驗大探秘
- 2自游家NV標配24項輔助駕駛功能 支持輔助駕駛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