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Gulf油站開張 我們想到了什么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對于車迷來說,Gulf這個品牌,或者說它那藍橙涂裝,是賽車文化的一個圖騰。乘著Gulf在廣州三元里開設國內首家自營油站的契機,讓小編為大家擼一下這個品牌這么年來,對于整個汽車運動的影響。
自1901年,伴隨著世界第一口油井——美國德克薩斯州Spindletop油井的開采成功,梅隆家族的William Larimer帶領一幫志同道合的伙伴們,創立Gulf海灣石油這個品牌,并開始了它在石油行業、賽車事業的117載傳奇。
Gulf品牌理念的是質量、耐力與激情三者的有機結合。一般來說,骨子里都刻著“保守”二字的石油巨頭們,是絕不會把這幾個詞寫進公司理念上的,而“清流”般的Gulf卻做到了。首次采用專用容器+油泵銷售汽油、首創駛進-駛出油站、首個與航天領域“跨界”的石油品牌……激進+懂得包裝自己,絕對是Gulf的代名詞。
當沒車的小編從廣州地鐵三元里站A1出口“鉆”出,順著窄街小巷“摸”到了這家位于走馬崗路的Gulf油站時(是的,這地方還真不太好找…),它已經開業整整一周了。開業當天的人山人海已經散去,但當無數次在賽事視頻中見到的Gulf LOGO出現在眼前時,心里還是滿滿的欣慰。
藝術與實用并存的藍橙輪胎墻、簡約的Gulf LOGO、少見的倒車入庫式加油泊位、干凈整潔的整體環境,都令小編對它的第一印象打了個高分。
而原汁原味的海外Gulf油站的整體格調、隨處可見的文化植入,都能讓車迷們感受到Gulf高光的賽車歷史。但,美中不足,加油站內的Gulf Shop暫時并沒有售賣任何的Gulf周邊產品,除了一幅介紹賽車歷史的海報外,可以說與其他加油站的便利店十分雷同,令人失望。
不但如此,這家加油站的硬傷在于,它只提供92#和95#兩種燃油。而油品也非Gulf官方提供,竟是來自于國內的“兩桶油”:缺乏高辛烷值、高純凈度的98#汽油,成功地把不少豪華跑車、性能車的車主們,排除在它的顧客范圍之外了。
然而,怎么說Gulf都是創駛入-駛出油站的創始者,所以油站的基本管理做得還是挺到位的(也有可能是來加油的車主素質都較高):地面指引標識清晰明了,各加油的功能區劃分合理,整體秩序較普通的“兩桶油”較好。
至于網傳那優惠后僅5.26元/L的“攪局”低價油品,實際只是油站開業當天的大酬賓而已。到了小編去的9月15日,油價顯示屏上清晰顯示的7.56元/L的油價,還是與市場價基本持平的。而單次加滿260元油品,即可享受免費全車清洗的福利,倒是這家Gulf油站的最大亮點了。
事因Gulf是最早的一批為提升公司形象,而贊助賽車等極限運動的企業之一(萬寶路、駱駝香煙了解一下)。非常擅長包裝自己的Gulf,很早遍打上了用飛機宣傳的注意。在1936年12月,Gulf改裝(說白了就是把它“刷橙”,烙上Gulf的LOGO)了一架當時尚屬先進的格魯曼F3F海軍艦載戰斗機,將其命名為“Gulfhawk II”,然后派它飛往歐洲,進行盛大的巡游,達成了極佳的宣傳目的。在嘗到了甜頭后,Gulf又在1938年5月如法炮制了一架“Gulfhawk III”,其靈活的商業頭腦可見一斑。
1968年福特GT40在勒芒24h耐力賽場對法拉利的“絕殺”,相信大家都聽膩了。而搭載Gulf藍橙涂裝的原裝福特GT40賽車,近些年來拍賣價隨隨便便就能破千萬美元,可以說明這兩個文化Icon的聯名款產品實在是不一般。至此,Gulf贊助賽車運動的篇章打開了。
GT40那低矮扁平的“撞風”車頭設計,既為高性能V8引擎的前置散熱器帶來了豐富的冷卻氣流,也營造出了在當時首屈一指的低風阻系數。而如此扁平的車頭,也為Gulf的藍橙涂裝提供了較大的“施展”空間:既有傳統的美國貫通式賽車條紋可選,又有優雅十足的弧形撞色設計可選,實在令人大飽眼福。
當我們的視線跟隨者那標志性的橙色賽車條紋來到車尾,那輕微上揚的小鴨尾、雙出的大直徑尾喉、一切向功能性靠攏的“爆龜”后保險杠,和藏匿其中的橙色輪圈+寬度嚇人賽用輪胎,Gulf涂裝“加身”的GT40賽車,絕對是60年代末勒芒大賽里的王者!
而講到這臺令賽車迷津津樂道的保時捷917賽車上,華麗的Gulf涂裝搭配其“放飛自我”的外形設計,絕對稱得上是美學+力學的絕妙融匯:5.4T H12雙渦輪增壓汽油機,2秒=100km/h、4.8秒=200km/h、12.7秒=300km/h,實際可達386km/h。要知道這一切,全都來自于那瘋狂的1968年!
碩大的圓形頭燈組、整車為降低空氣阻力所采用的圓潤車身+座艙凸起設計,組成了一張略顯呆萌的前臉。我們只能不斷告訴自己,這貨是一臺在勒芒大殺四方的賽車,而非穿上“嘻哈童裝”的等閑之輩,雖說它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首秀,就為自己蓋上了個“寡婦制造機”的帽子。
俯視角度觀賞917賽車,Gulf的橙色賽車條紋將可樂瓶車身“一分為二”,營造出賽車在直線上飛奔的意像;那夸張的后段車身,恰似時光在流轉的亮色漆面。這抹“Gulf藍”所營造出的那種獨特魅力,令對手們膽寒。終于,它在1970年成功地將福特 GT40手中的勒芒獎杯奪走,并收入囊中長達幾年。
看完了那兩輛在勒芒耐力賽表現出色的冠軍車,我們可以把目光轉向其它更特別的賽車了,比如這臺保時捷908耐力賽車。它就像是917的縮小+敞篷版車型:在去掉了水滴形的座艙和“放飛自我”的后部尾翼設計后,愈發輕便靈活,雖說動力也得到了“閹割”,它卻仍在某些賽事中“碩果累累”,將917的江湖地位分走了些。
敞篷座艙、火紅的賽車座椅,輕至650kg的車身總重,配以強勁的3L排量H6(水平對置6缸)渦輪增壓引擎,身披Gulf涂裝的保時捷908在諸如紐博格林1000km耐力賽、登山賽中的成績均可圈可點,堪稱一款“小身材,大味道”的賽車。
在74-78年的勒芒賽場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地發生:Mirage家族的賽車們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將保時捷917手中的勒芒獎杯奪走收入囊中。這兩輛車唯一的相同點是,它們都身披著這身藍橙Gulf涂裝。
相較于福特GT40和保時捷917,外觀像一條鯰魚的Mirage系列賽車實在太“玩具”了,程度比保時捷908還更甚:鯰魚大嘴般的前端進氣口恰好被Gulf的橙色部分“勾勒”了出來,十分立體;而“妖嬈”的車身線條、粗暴的矩形防滾架、神似鯽魚尾巴的大尾翼……哪怕把它等比例縮小,再捆綁到麥當勞兒童套餐里售賣,小編都覺得沒毛病。
在那條與勒芒平行的時間線,即1970-1971年的F1賽場上,邁凱倫M14A賽車正用它那鮮艷的“Gulf橙衣”大肆“謀殺菲林”。雖說在賽場上,這不是一輛十分有競爭力的賽車,但與象征著激情、耐力的Gulf涂裝“融合”后,帶給大家的震撼還是非常到位的。
那臺考斯沃特90°夾角的DFV 3.0L V8所發出的燃情高亢,搭以現在眼光看“粗制濫造”的車身設計、糟糕空氣動力學表現、抓地力奇差的輪胎、嚴重缺乏的車手保護系統……那個年代的F1絕對是一場勇敢者的游戲。但望著現在那科技“武裝到牙齒”的新規F1賽車“軟弱無力”地刷著更快的圈速,卻帶不來當年一輛橙黃色Gulf涂裝邁凱倫M14A賽車的強大氣場了。
看完WEC和F1,我們再將目光投向1997年的GT賽事:身披“加濃”藍橙色Gulf涂裝的邁凱倫F1 LT(長尾)車型正式登場。同它的“無尾”前輩相比,它更長、更扁,在高速下時能提供的下壓力和穩定性均有明顯增加,而6.0L的V12引擎+序列式變速箱+僅910kg車重的組合,F1 LT車型無論在視覺上還是實際表現都可圈可點。
Gulf涂裝配上性感的剪刀門,相信是男孩們臥室海報的???/a>
在邁凱倫F1 LT上,Gulf涂裝出現了“變異”,僅僅覆蓋了賽車的上半部分。但車頭大面積的Gulf LOGO、車頂雄壯的引擎進氣口以及4個被漆成鮮橙色的輕質鋁合金輪圈,這“半身”的Gulf涂裝也算得上別有風味的一道“塞外菜肴”。
來到車尾,邁凱倫F1 LT后保險杠上那3連Gulf LOGO簡潔、有力,它們與下方的專屬GTR徽標、雙邊雙出排氣管相得益彰,令對手們不寒而栗。
回到離我們最近的一臺正統Gulf涂裝賽車,就是這輛來自阿斯頓馬丁的DBR9型GT1賽車。其車身前部的梯形橙色區域+尾部的筆直賽車條紋完美地融合,再有偏淺藍色的“佛系”Gulf涂裝,可謂對DBR9獨特的“紳士賽車”風格貢獻良多。
遺憾的是,隨著2011年GT1組別的賽事被FIA徹底取消,這輛當年為人所熟知的英國戰車,也避免不了無奈退役的結局。但其取得的07/08年GT1冠軍的壯舉,和其英式V12引擎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早已被車迷們津津樂道,也它自己和GT1賽事劃上了個圓滿的句號。
當Gulf標志性的藍橙涂裝出現在賽場上,必定會撩動車迷們的心弦。試想下一個石油品牌,這么多年來卻堅持初心,出錢出力“玩”賽車,為車迷們奉上如此多臺經典戰車,并成為賽車界一個重磅icon,小編不得不感到佩服。Gulf在國內開設更多油站的契機,又何嘗不是將賽車文化傳向神州大地的契機?當然了,中國特色賽車文化的建設,還是任重而道遠。(文: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