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天氣漸冷,車險市場卻是熱氣逼人,6折、5折、4折……買車險也可以像買大白菜一樣可以狠狠砍價。年底購車高峰和續保高潮來臨之際,車險市場的競爭也迅速升溫。車險明折暗扣花樣多。
最近,邱先生一年前花45萬元買的車要續保了,按折舊一年投保38萬元保額的話,全險總價16386元。“前幾天有3個代理商給我打電話,第一家稱可以打7折,付11457元就可買到全險;另一家折扣打到6.2折;我最后選擇了一家可以打5折的代理商,共花費了8180元。”邱先生正滿意自己的精明時,他的一個朋友卻聲稱能夠買到低至4折的車險,打完折可以低至6547元。
記者電話聯系了幾位保險代理商,他們都表示絕對能給出最優惠的價格,以一套全車險折前為8000多元為例,一位代理商說折后是4000元,當被問及為何打折幅度如此大時,他表示,是把所有的客戶按集團客戶來做的,所以能打到5折。另一位保險公司營銷員還稱可以在5折后再降價,“就是在我的提成中給你返還一部分,反正公司也只是看業績。”大折扣為年底沖量
雖然車險代理商給出了五花八門的折扣,但各保險公司卻沒有大的動作。從保險公司得到的折扣最低是7折。面對車險市場如此混亂的局面,某保險公司段經理表示,他們的確給一些集團大客戶比較優惠的價格,依照保險業的“大數定律”,保險公司保得越多,分散風險的可能性就越大。
對于一些代理商給出的過低折扣,各保險公司都不愿多談,他們認為,的確有代理商在違規操作,但很難控制。而一位車險代理商表示,事實上,沒有一個保險公司敢制止代理商的行為,尤其是在年底購車和續保高峰的時候,各個分公司都要為完成全年指標而沖量。打折讓人沒有安全感
“便宜當然好,不過如果所有人都說可以打折,而且沒有底線,就會覺得這些價格都很虛,是不是刻意拉高以后再打折呢?對這些便宜價沒有安全感。而且保險公司也是要賺錢的,會不會在理賠上做文章呢?”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說。
記者隨機采訪其他購車者時,發現他們對車險的認識非常有限,基本認為各公司的車險保障范圍一致,關鍵只在于理賠時快不快,賠得多不多,但這些都必須等買了以后才知道,所以都認為買總比不買好,要買當然只買大公司的,不太在意那千八百塊錢。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車輛保險期只有一年,時間短,售后服務不像壽險公司那么重要。消費者往往只關注價格,不看后續服務。事實上,消費者還應該看責任范圍、除外責任和免賠額等,如果除外責任比較苛刻,免賠額稍大一點,一旦出險消費者就得不償失了。
車險市場混亂,到底怎樣投保更實惠呢?記者采訪了從事保險代理多年的王先生,他從客戶需求、車險條款和保險公司服務三方面教車主巧買保險:拋棄“全險”概念很多車主認為只要給自己的車上個全險就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了,專家建議車主千萬別有“全險”的概念。各個保險公司的車險險種都是自己定的,所以每個保險公司所謂的“全險”都不一樣,很有可能您愛車最需要的險種在某一家保險公司的車險險種中根本找不到。所以車主在投保之前要想好您愛的車具體需要什么樣的險種。
所以車主在投保時不要有全險的概念,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正確選擇險種,這樣在保證車險質量的情況下還能省下一大筆。吃透保險條款雖然保險合同晦澀難懂,但為了那掏出去的保費還是要靜下心來認真閱讀。通過保險合同,車主要弄明白三個問題,保什么、不保什么和怎么保。三者反映在保險條款中就是保險責任、責任免除和賠償處理。有些保險公司自燃險免賠條款中規定,不明原因的自燃不賠,只有因電路老化引起的自燃才給予賠付。所以車子發生自燃,還要有消防隊開出的火災原因證明。打探服務質量了解清楚保險公司的具體保險內容,下一步就得打探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了。服務質量的好壞決定了一份車險性價比的高低。具體表現在咨詢電話的接通率,車主致電咨詢能不能得到明確的答復。車輛出險后保險公司能不能安排及時查勘。有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中規定:車輛出險后車主須在48小時內通知承保人;并且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交通事故處理結案之日起10天內向保險公司提交。如果車主在投保之前沒有打探清楚這些要求,延誤報案和提交材料時間,雙方的爭執就在所難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