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車要留神 關注汽車內的“三聚氰胺”原創
都是“奶農”的錯?:車內毒素哪里來?
在車廂這一個細小的空間內,卻有著比日常居室更為密集的裝飾和附屬設備,再加上車內空氣的流動特性,因此車內有毒物質的來源和成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大概可歸納如下。
1.新車本身的各種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揮發物,如車內塑料、皮套等或多或少都會散發出甲醛等。汽車的內飾構造主要以皮質、纖維和各種工程塑料組成,而這些材料在生產時便需要使用到甲醛、苯等有害物質。有著完善質量管理系統的企業會嚴格控制有毒物質的含量,并在內飾組件出廠前進行一輪“消毒”處理,但礙于成本并不是所有汽車廠家的零件配套企業均會做足“消毒”的功夫。所以部分新車會存在較為嚴重的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現象。
2.車內裝飾物通常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來源。比如車內擺放的一些毛絨玩具、塑料地毯等。市面上售賣的車內裝飾物品種繁多,而且材質更是多種多樣。但筆者觀察發現相當大部分的車內裝飾物并沒有標明生產廠家以及有效的質量安全標簽,可想而知這些裝飾物在產品質量以及有害物質控制方面能夠給予消費者多少的信心。
3.汽車發動機運轉時產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揮發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質侵入到車室內。汽車排放尾氣產生有害氣體是難以避免的,但如果車廂的密封工藝存在缺陷的話,將會使這些有害氣體侵入到車廂內從而對人體造成影響。
4.最后一個來源是車內空氣循環系統受污染。汽車室內的空氣循環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空調系統的作用,尤其在炎熱天氣下空調系統的使用頻率更高。空調系統承擔著空氣循環、制冷、制熱、過濾等功能,因此缺乏適當的保養和清潔時便會積聚大量的污染物,從而影響到車室內的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