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眾小花旦 高爾夫1.6L與POLO1.6L
[
04-11-8 17:38
] 太平洋汽車網
內飾方面,兩車整體風格類似,只是在細微之處更見兩車不同的設計風格
兩車在內飾上都可謂是獨具匠心,但因為都是大眾的車型,所以難免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車最突出的共同點就是簡潔,而且比較注重檔次,內飾材質好,裝配質量高,沒有雜七雜八的仿桃木內飾,極力營造一種簡潔溫馨的感覺,只是POLO的內飾簡潔中透著頑皮,帶有一些卡通氣息;而高爾夫在簡潔中透著一絲穩重。
POLO上市后受到了眾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喜愛。究其原因,與世界同步的先進車型是一個因素,同時,有許多顏色可供選擇、內部設計卡通化也是其暢銷的原因之一。相比高爾夫的內飾來說POLO略顯簡單,但不乏人性化設計。空調上帶有溫度指示,兩個前電動窗都是一觸式,閱讀燈帶有延時功能,方向盤可以4方向調節,雖然都是一些小地方,但仍能讓人體會到大眾的關懷。當然也并非沒有缺點,喇叭在方向盤的中間,按起來不太方便,中控臺的設計過于簡單,尤其下部略顯單調。座椅質量不錯,用料講究,軟硬適中,造型也比較合身,但前座椅側支撐的間距有些寬,女性朋友坐進去可能會顯得松框。
高爾夫采用淺黃內飾配以黑色整體式儀表臺,形成了一個大寫英文字母“廠。在簡潔之中透著一絲沉穩。儀表板布置成對稱式,中間信息屏顯示車輛各重要信息。除了此次試駕的1.6L普通型外,其它車型的內飾更有寶來的風范,本來它就跟寶來是一家子嘛!中控臺把音響控制面板、手動空調控制面板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外表大方,操控簡便準確。艙內后視鏡帶有防眩目功能,在司機門上的電動后視鏡開關操作簡便,且后視鏡可自動加熱,左后視鏡還帶有一塊凸面鏡,使左后視野更寬闊,但右后視鏡體積略小。在司機左側車頂上配有眼鏡盒,既隱蔽又方便實用。方向盤為T型運動風格,比POLO的方向盤更具活力,可作手動4方向調節。前排座椅可作機械式6向調節,座椅之間的扶手簡潔、方便,但扶手內的儲物箱容積小。在調節座椅時讓我頗為注意的是座椅前后挪動的把手,手感要比POLO的好。
配置的多寡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購買欲望,兩車在配置上還是有一定差距
在中國賣兩廂車,價格決定銷量,再好的兩廂車,價格過高也賣不動。高爾夫“清高”上市,雖然在歐洲賣的熱火朝天,但在中國卻不溫不火。這次隨著它的大幅度降價,高爾夫的性價比再一次提升,拉近了它和消費者們的距離。為了在價錢上找平衡,我們此次只能找高爾夫的低端產品和POLO的中高端產品進行比較。當然我們并沒有把它們強拉到一起,因為雖然產品差著級別,但消費者仍會在這兩款車之間猶豫。
對于這兩款德國車來說,所謂ABS、安全氣囊、電動車窗、中央門鎖等已經基本沒什么吸引力了,而是標準配置,要拿這些說事都有些寒酸了,科技含量才是目前的焦點。
POLO除了配備安全氣囊、ABS之外,還增加了EPS、EBD等國產車不多見的配置。新型電子液壓伺服轉向系統;帶電加熱功能的后風擋玻璃雨刮器;CAN—BUS控制器局域網技術;E-Gas電子油門等高科技含量的配置。
高爾夫除了ABS、EBV、ASR、EDS等安全配置外,還有真空助力四方向可調式方向盤、一體化帶行車電腦儀表等。總體來說,高爾夫標配的科技含量相對來說比較高,所以價格貴可想而知。
在內部空間上,POLO在同等車型中已經不算小了,但高爾夫更勝一籌,兩廂車的行李箱雖然不是很大,但適合家庭使用,行李箱高度和縱深更合理。POLO行李箱最大狀態可以放下一臺25英寸的電視機,而這在三廂車上是很難實現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