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大賣場艱難轉型
目前,北京三大汽車交易市場,沒有一家日子過得省心。記者調查后發現,北京的汽車大賣場正面臨艱難轉型。
混戰格局加劇
有位同事“十一”要結婚,這幾天正張羅著買車,她起先看上了一款樂風1.4SE家轎,北京達世行雪佛蘭專賣店報價8.98萬元,最低銷售價是8.38萬元,而位于亞運村奧體北門的幾家小汽貿公司,最低報價僅為7.98萬元,整整低了4000元,經過了解后得知,這幾家小公司其實就是“拼縫”公司。
出于對保險、上牌及售后服務等事項的顧慮,這位同事最終選擇了到4S店去購車,原因很簡單,一旦車子有什么問題,到時候很可能投訴無門。
看車到汽車交易市場,有形市場車型多,便于比對;買車到4S店,管理規范,服務到位。類似記者同事這樣選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而且正逐步上升,這也正折射出目前汽車消費市場一種現實的境況:各種汽車市場并存,魚龍混雜、競爭激烈,但都有一定的需求,這種混戰格局并沒有隨幾大交易市場的搬遷、擴建而有所厘清,相反,北京汽車大賣場面臨的挑戰更大。
作為全國汽車消費的橋頭堡,在利益驅動下,北京各類合法、不合法,規范、不規范的汽車市場既多且亂。
汽車交易市場、汽車交易廣場、汽車大道、汽車公園、汽車之窗等等,再加上一些貿易園區、博覽中心,北京有各類汽車市場20余家。此外,北京有200多家4S店;有26家汽配市場;有7家二手車交易市場;一些汽車超市、汽車連鎖店也散布各處;若再加上一些路邊的散店或小型聚集區,更是難以統計。
記者看到,從東三旗新亞市到天通苑沿路,順天通達汽車修理、榕鑫汽車裝飾、天創汽車裝飾、大眾汽車配件、漁陽汽車修理中心等各類汽修、汽配、汽車裝飾美容店散布路旁,其中還夾雜著賣哈飛、五菱等整車的汽貿公司,儼然形成了一條“汽修”街。類似這樣整車、汽修、裝飾混雜在一起聚集成小市場的情況,在北方、中聯、亦莊、花鄉等新、舊汽車交易市場周邊大量存在。
正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早在2000年底,北京就制定了《北京市汽車交易市場2001-2010發展規劃》,擬在東、南、西、北各建一個較大規模的汽車交易市場:北面在昌平區北七家鎮東三旗建設“北京亞運村汽車服務貿易園區”(即現在的新亞市);西面在石景山區建設“北京國際汽車貿易園”;南面在花鄉四合莊村建設“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東面在朝陽區青年路建設“世貿汽車城”。
然而,規范趕不上建設,各個區縣都有自己的發展需要,市場火爆且有人投資,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通州有“世界汽車之窗”;豐臺有“中國國際汽車博覽會展中心”;順義有“國際展覽中心”、“北京現代汽車城”;朝陽有“東方基業國際汽車城”;大興有“亦莊經開汽車廣場”等等,一些所謂的汽車大道、汽車大世界還沒有計算在內。
今年5月中旬,北方車市斜對面的AUTOMALL汽配城突然掛上了“新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的牌子,最終導致北方車市與永同昌對簿公堂,9月28日,官司將在豐臺區人民法院開庭。雖然“新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的牌子已經換成了“西國貿汽車交易廣場”,但兩個汽車交易市場直接對峙的事實,說明汽車市場的競爭,由于前幾年的“大干快上”而愈演愈烈,而且現在還有人在不斷地往里擠。
一方面,由于過度建設,有形市場本身的競爭加劇;另一方面,4S店的擴張也在升級,并逐漸形成合圍之勢;而遍布各處的“散兵游勇”也屢禁不絕,自發聚集而成的小市場、各類“拼縫”公司仍然大行其道,幾方面的共同擠壓之下,汽車大賣場面臨的考驗,決不僅僅像亞市、中聯一樣變換場地后如何重聚人氣這么簡單。
挑戰源自市場內、外
新亞市遠在北京五環外,地處偏遠是影響客流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外地購車者對新亞市還不熟悉,雖然每天會派出三輛對開的小客車到舊亞市接送顧客,但客源分流已在所難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