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輪胎總公司探索輪胎出口新路子,加速推進名牌戰略,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以自主品牌打天下,出口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一季度實現出口2500萬美元,其中自主品牌占出口總額的88%,繼穩固亞洲、美洲和澳洲等國際輪胎市場的基礎上,在歐洲、非洲等諸多國家銷售勢頭猛增,許多跨國營銷公司紛紛經營雙星牌輪胎。在國際市場上雙星輪胎開始打響知名度,樹立起民族品牌形象。 隨著雙星知名度在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提高,雙星輪胎國際銷售形勢越來越好。但雙星輪胎總公司認識到,如果只靠給國外客戶加工,就不會創出雙星輪胎國際名牌。沒有自主品牌,滿足于為國際品牌做OEM,終是“為他人做嫁衣”。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品牌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平臺,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關鍵是應掌握自主權和主動權。只會制造,沒有品牌,即使制造得再好,技術再好,也只能被整個在別人的平臺上,從而失去自己的自主權和主動權。因此,該公司根據產銷現狀,確立品種、品牌的主攻方向,將做強自有品牌作為促進輪胎出口,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出路。
重視科技創新,提高和增加科技含量,創造同國際品牌競爭的核心技術,創造高性能、差異化產品。按照汪海總裁提出 “繼承傳統優秀的,借鑒外來先進的,創造雙星獨有”的創新科技發展思路,雙星輪胎總公司先后六次派遣67人次赴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世界知名輪胎企業參觀學習,同時,加大了產、學、研等方面的合作,采用了“平衡輪廓理論設計方法”,結合“輪胎薄膜理論”和“殼理論”等當今世界先進的輪胎設計理論與工具,構建起現代化的企業技術科研開發中心,緊跟國際市場上對輪胎設計的最新技術,成功研制出包括10余種新型無內胎鋼絲胎、無內胎工程胎、砂石輪胎等56種新產品,其中有7項至今保持獨家生產的優勢,10余項已申請國家專利,提高了雙星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強化市場營銷,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在許多國內輪胎企業降價競爭形勢下,雙星輪胎總公司靈活迅速地調整營銷戰略,細分細化品種規格,按照什么樣的市場賣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原材料,適應什么樣的價格;什么樣的路況,銷售什么樣的輪胎的經營策略,不斷提升品牌增加值,借助中原輪胎公司、輕卡胎廠這兩大雙星輕卡胎生產基地,加快發展低端高質量自有品牌產品,以規避與國際輪胎巨頭直接競爭的鋒芒,實現戰略性擴張。今年3月份,雙星輪胎憑借自有名牌優勢,成功避開同國內輪胎市場的價格戰,使工程胎、輕卡胎出口價格穩步提高,保證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狠抓質量管理,穩定和提升產品品質和降低產品成本。既要兩眼盯緊市場上,又要把功夫下在工廠內。為激發內部機制與活力,增強內部競爭力,輪胎總公司以成本管理為綱,抓牢、抓死內部基礎管理工作,在把市場引進工廠,生產線推行承包管理機制中,涌現出63名吃市場飯的“小老板”,大大提高了企業內部綜合管理水平,在國際市場原材料不斷上漲的形勢下,雙星輪胎質量穩步提高,成本卻穩步下降,為雙星自有品牌輪胎進軍國際市場增添了籌碼。
雙星輪胎在國際市場以自有品牌打天下,“雙星”、“名人”、“遠征”、“奧森”等自有品牌輪胎出口份額越來越大,為雙星加速向海外市場擴軍,在國內外輪胎行業打破格局和重新洗牌中,占得了先機,為中國輪胎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