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進入家庭,人們在購買這個“超大件”時,作出消費決策需要足夠的參考信息。汽車是需要長達十余年售后服務的產品,而且越到使用后期越依賴售后服務,而售后服務質量又與其產銷規模直接相關。各品牌車型的總銷量、市場占有率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信息。但消費者稍稍研究一下國內一些傳媒發布的排行榜,就會發現:某一車型在甲排行榜名列榜首,在乙排行榜上連前20名都進不去。如此排行榜,何足為憑?
隨手拿起一本汽車雜志,當月排行榜前三名,北京亞運村車市是夏利、捷達、長安奧拓;北方汽車市場是桑塔納、松花江、捷達;廣州汽車博覽中心是別克、東南汽車、帕薩特。“北亞”榜首夏利在“廣博”排26位,長安奧拓在“廣博”前30名的名單以外不知多少位,“廣博”榜首別克,在“北亞”和“北方”連前20名都沒進。
“銷量排行榜”參考性低,是由我國汽車銷售方式和行業組織不健全決定的。目前國內汽車銷售方式主要有四種:集貿市場式、百貨商店式、品牌專賣店式、商業街式。集貿市場式的典型是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一個大廣場,經銷商各占一塊,各賣各的,誰也管不著誰,市場提供一般性物業管理服務。百貨商店式的典型代表是廣東汽車市場,屬于自營性質,全場有統一的購銷經營管理。品牌專賣店的典型代表是廣州本田,專賣店獨往獨來,跟汽車市場不沾邊。廣州人要買廣州本田,不會到汽車市場去,而是直接上專賣店。因此,你在各類排行榜上都很難找到廣州本田。商業街式是自發形成,毗鄰商鋪陸續轉營汽車,漸漸成行成市。
這四大類型汽車市場,各自為政。汽車銷售協會、汽車商會之類的行業協會,是否參加,經營業戶隨意。各類統計數據是否上報給協會,也是經營業戶隨意。因此,目前公布的所謂“排行榜”,基本上是某一汽車市場提供的該市場本身的數據。由于不同的汽車市場有不同的經營思路、價格定位,有的偏重低檔經濟車,有的偏重中高檔車,自然在該市場排行榜中位次大不相同。
數據發布主體及其統計方式直接決定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目前,各界認可的掌握著權威數據的政府部門有三個:公安局車管所、車輛購置稅征稽所、公路養路費征稽所。因為所有新車完成上牌程序,都必須向上述三部門交驗購車發票,申報車輛廠牌型號。但上述三部門均未有定期發布數據的制度。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張宇賢說,政府數據可以分成兩個內容:一個是部門本身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個是為經濟發展服務。在發達國家,規范的數據來源一個是行業協會,一個是政府。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