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幾個月前我剛剛參加過交規考試,對各種交通標識的含義記憶猶新;但直到自己手握方向盤坐在駕駛室內,才發現路上那些藍藍綠綠的牌子對于行車實在是意義非凡,而新手即使把兩只眼睛瞪圓了也難免會犯錯誤。 提車的第二天去五道口附近辦事,從西四環上北四環,快到中關村大街時發現一個出口:中關村,我想反正五道口在中關村大街的東邊,過了中關村再出來也不遲,結果選擇繼續前進,可下一個出口是學院橋;只能在學院橋掉了個頭,沿輔路再開回來,耽誤了足足20分鐘時間,實在是郁悶至極。 除了交通標識之外,新手的另一大威脅就是后視鏡的盲區。在駕校里都是規規矩矩列隊行駛,幾乎沒有并線超車的機會,真正開上車才發現后視鏡也有不可靠的時候。 一次在西二環夾在車流中緩緩行駛,發現左側車道比較空,我就打燈緩緩向左側并線。快要完成并線時前方車輛已開始減速,而右側車道已經有很大一段空當,我掃了一眼右后視鏡,發現右后無車,于是向右扳準備回到原車道。 就在這時,右側突然傳來一串急促的喇叭聲,我嚇得一哆嗦趕快轉回左側車道,再往右看時一輛藍色高爾夫正貼著我的右后視鏡一閃而過。原來在我向左并道的時候后面的高爾夫立刻加速跟進,而在我看后視鏡的時候,這輛高爾夫剛好處在后視鏡的盲區內。其實我當時只要稍微再往后多看一點就能發現已經近在眼前的高爾夫,但由于經驗不足,太過依賴后視鏡,險些釀成事故。 右邊的后視鏡盲區很多人都知道,左側后視鏡的盲區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一次從輔路上西三環主路,從左后視鏡沒看到車輛,我就加速準備大角度切上最內側車道,結果險些與一輛正在最內側車道狂飆的帕薩特發生碰撞。由于當時車身與車道形成一個角度,左后視鏡的視野也相應偏轉了一個角度,剛好看不到較近的最內側車道情況,這次險情也令我終身難忘,以后每次大角度并線時總要轉頭仔仔細細看上一眼。 相關文章:北方秋冬是霧的高發季節 如何應對大霧騷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