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砸車老教師閻政平:砸車違法不要效仿
我現(xiàn)在自行車是不敢騎了,但還是喜歡戶外運動,每天都要到小區(qū)對面的百合公園放風(fēng)箏、散步。可是,好幾次差點被汽車撞死在斑馬線上,有紅燈,司機們好像看不到。
不光我們小區(qū)門口,市區(qū)很多路口,你要是怕死,二三十分鐘也過不了馬路,汽車根本不會讓你。
記者:有沒有直接觸發(fā)你砸車的導(dǎo)火索?
閻政平:7月7日,本地的報紙說,今年前6個月,蘭州有6個人被撞死在斑馬線上。我就想,不能再拖了,決定在小區(qū)門口砸車。
早在今年春天,我氣不過,在這個地方也砸過一輛車,動靜沒這回大。
記者:那天晚上,如果遇到特殊牌照的車闖紅燈,你還會砸嗎?
閻政平:我還砸。我開始砸車就想好了,砸不砸車,以車闖沒闖紅燈為唯一標準。
記者:當(dāng)時有人下車找你的事嗎?
閻政平:有兩個司機下車跟我吵,我說汽車應(yīng)該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見到行人應(yīng)該減速甚至停車,這是公認的文明準則,你們懂不?
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那些小車司機遇到有電子眼,和大貨車經(jīng)過的路口,就會比較老實。他們也怕罰款,也怕被別的車撞上,也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可為什么偏偏不把別人的生命當(dāng)回事呢?
我砸車那天晚上,有一輛車闖線從我身后猛沖過去,擦過我的身體,等我反應(yīng)過來,想扔磚頭過去,胳膊已經(jīng)舉不起來,被擦傷了。
都憋著一股氣,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
記者:有人說,你可以舉報這些違章司機,不一定非要以身犯險。有沒有考慮過在路邊給闖紅燈的車拍照,再交給警察?
閻政平:我年紀大了,兩年來很少動相機,也沒時間和精力天天守在那里。再說,我拍幾張照片給警察,即使處罰了他們,也造不成大的影響。他們下一次路過這里,說不定還要闖。
記者:你想要什么樣的影響?
閻政平:全社會都正視這個問題,讓死在斑馬線上的人少一些,尤其像我這樣的老人,在馬路上規(guī)規(guī)矩矩走路,說不定就禍從天降。
你看,蘭州前半年死在斑馬線上的6個人,沒成大新聞;我一砸車,反倒成了大新聞。那6條人命,難道就沒我砸車重要嗎?
記者:有人批評你,也有人支持你,新浪網(wǎng)調(diào)查顯示,78%的人投票贊同你的做法。你對此怎么看?
閻政平:大家都憋著一股氣。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小區(qū)和蘭州市的問題,是全中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覺得,很多人都有類似經(jīng)歷,大家應(yīng)該站出來維護我們的權(quán)益。
記者:你一名老翁上街砸車,來制止闖紅燈,有人認為是法治的悲哀,你覺得呢?
閻政平:這是“小事大問題”。警察也想管呀,可是管不住。我砸車第二天,來了好幾個警察執(zhí)勤,我在旁邊站一會兒,發(fā)現(xiàn)只要警察一不留神,有的汽車還是能闖就闖。
所以,這個不能簡單地怪警察。
我是個人行為,不鼓勵人們?nèi)ピ臆?/p>
記者:可是有司機說,有的行人在過馬路時,很多人也不看紅綠燈,不走斑馬線。
閻政平: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交通安全并不只是汽車的責(zé)任,大家都要注意。具體到我本人,我從來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我老老實實走路,還提心吊膽呢。
記者:你的親戚朋友有沒有開車的,你坐他們的車,會禮讓行人嗎?
閻政平:兩個親戚有車,我一坐他們的車,就要求他們遵守交通法規(guī),他們都聽我的。我覺得這個要將心比心,互相體諒,開車的人也有步行走路的時候。
記者:家里人支持你砸車嗎?
閻政平:不支持,兒女都勸我別再砸了,怕我被車撞,也怕人報復(fù)我。我看報紙說,這個路口準備裝電子眼,那就好了。我原來打算砸一個星期,現(xiàn)在就先緩緩吧。
記者:有人說你砸車是違法行為,你怎么看?
閻政平:我承認我違法。事發(fā)后,親戚朋友,還有我的學(xué)生,都給我打電話。有個朋友說我是“以違法行為,制止違章行為”(記者注:機動車闖紅燈其實是違法行為),我認為說得非常好。
不過,我不激烈一點,又哪能造成這么大的影響?我不后悔,我也是被逼的。
記者:如果對你的學(xué)生,你會不會鼓勵他們用砸車,來教訓(xùn)闖紅燈的汽車?
閻政平:不會,我不愿意看到學(xué)生去惹禍,我也并不鼓勵人們?nèi)ピ臆嚒N沂莻人行為,還是那句話,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別人沒必要學(xué)我。
記者:想沒想過,警方有可能拘留你?
閻政平:想過,但拘留并不是我考慮的首要問題。我主要目的是造成影響,讓全社會重視這個人命關(guān)天的斑馬線。我想找一個律師顧問,請教一些問題。我砸車,但我也尊重法律。
我會不會再砸,也很難預(yù)料
記者:被你砸過的車,后來有車主找你索賠嗎?
閻政平:有,我聽鄰居說有個小伙子過來找我,說那天晚上被我砸了車,想讓我賠。
記者:你會賠嗎?
閻政平:賠不賠錢先不說,我會請媒體到場,咱們各擺各的理,看看究竟是誰的責(zé)任。
我要對被我砸車的人說,請諒解我的苦心,我沒有惡意,屬于被逼無奈。也請全社會重視交通安全,尊重生命,不要闖線闖紅燈。
記者:現(xiàn)在你覺得砸車的目的達到了嗎?以后遇到汽車再闖紅燈,還會砸嗎?
閻政平:應(yīng)該說初步達到了我的目的。媒體這么報道,這有轟動效應(yīng),會有一些作用的,但,是不是那個路口以后就安全了,這個很難說,我會不會再砸,也很難預(yù)料。
記者: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閻政平:我做了30多年語文老師,喜歡看書寫東西,寫我十幾歲從山西老家逃難到蘭州的經(jīng)歷。這是我的一面,另一面,我喜歡打抱不平。
記者:以前有過什么打抱不平的事情?
閻政平:我每天過這條馬路,是要去對面的百合公園玩。這個公園是區(qū)政府建的開放式游園,前幾年租給一個什么嘉年華經(jīng)營。
我就給政府寫信,公園是老百姓的錢建的,不能讓一個部門為了點租金租給私人,讓老百姓不能進去玩。
記者:你的反映有用嗎?
閻政平:可能有點用。前年公園的租期結(jié)束,我聽說政府不同意續(xù)租,就又成了公共的地方了。
記者:此前關(guān)于你砸車的報道都用了化名,你介意向公眾透露你的真實姓名嗎?
閻政平:事情到這個份上,我也不在乎了。我叫閻政平,政府的政,平安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