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漲制約發展 08汽車工業面臨挑戰
2008年的中國經濟發展,誠如溫家寶總理所說,“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在國內面臨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在國際面臨著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如何發展,是我們判斷中國汽車工業如何發展的前提。
一、2008年的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一)國內經濟運行態勢
自建國以來,到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波動經歷了10個循環。與前9個周期相比,從2000年開始的本輪經濟周期呈現出新特點:以往歷次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一般只有二、三年,本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到現在已持續8年,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已連續8年在8%至11%左右的區間內平穩快速運行。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出現了新形態,即經濟周期波動的上升階段大大延長,經濟在上升通道內持續平穩地高位運行。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態勢,是因為我國本輪經濟增長是以汽車、住房等十萬元以上的消費品推動的經濟增長。這類消費品有兩個特點:帶動的產業鏈條長,對經濟影響面大;滿足人民對此類產品的需要,要相當長的時期,這類產品達到市場飽和,更要相當長的時期。
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8%。這是自1997年后,11年來的最高點。從物價結構上看,影響這一輪CPI上漲的直接原因是2007年年中豬肉價格的上漲。2007年6月,豬肉等食品所帶動的CPI上漲開始超過4%;8月至12月,CPI上漲均超過6%。2008年初的雪災,使某些工農業產品出現暫時性的價格上漲,也帶動了今年前幾個月CPI的上升。
進口能源、礦產品的價格上升,導致我國工業成本出現成本推動型的上升,同時也成為推動CPI上升的重要因素。
筆者認為,我國的CPI上漲,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將逐步下降,理由是:農產品供應將逐步好轉;國家在2007年陸續出臺的支持農業發展(尤其是支持養豬)的政策會逐步顯現出效果;同時由于國際經濟放緩,一般來說,只要不發生什么突發事件,能源、礦產品的價格也不會再提高了。
持續推行的從緊的金融政策開始顯現效果:資產價格下降;貸款規模逐步縮;中小企業感到銀根非常緊張;投資過熱有所趨緩。
雖然政府為抑制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針對“兩高一資”產品調整了出口退稅,使2008年1-2月出口業績明顯受到影響,但是3月出口增速回升到30%,貿易順差達到130億美圓上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3.1%。我國出口狀況表明,即便對“兩高一資”產品調整了出口退稅,我國工業仍然有著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工業正在發生轉型。
。ǘ﹪H經濟發展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008年次貸危機仍然在發展中,雖然其心理沖擊已經基本結束,但是實際涉及的范圍仍然持續擴大。美國、歐洲金融市場出現了交易減少,流動性減少,信用降低的現象。由次貸危機引起的信用危機正在向信用卡、助學貸款等領域蔓延。
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減少經濟全面衰退的威脅,3月美聯儲、歐洲中央銀行、日銀采取了加大貨幣供給的政策。但是美國、歐洲的經濟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
在這次金融混亂中,美國銀行的壞帳問題有一半已經處理了。但是,這次出問題的資金的60%是非銀行金融機構、投機資金。它們的壞帳大部分尚未得到處理。美國經濟尚處于不景氣之中,要恢復景氣至少得一年半時間。在這期間,世界經濟發展必然要受到其影響。
在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中,歐洲、日本等國受到了較大影響。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受到的影響相對不大,全球經濟發展呈現出脫離美國這一傳統的經濟發展火車頭的態勢。
國際經濟發展中另一突出問題是:油價、糧價、原材料價格劇烈變動和上漲。這些基礎商品的上漲,不僅對發達國家經濟有所影響,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影響更大。
2008年1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報告。對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初曾預測為5.2%;2007年10月,下調為4.4%;這次又下調到4.1%。
該報告對美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07年為2.2%,2008年降為1.5%;對日本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07年為1.9%,2008年降為1.5%;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07年為2.6%,2008年降為1.6%;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2007年為11.4%,2008年降為10%。
國際經濟對中國2008年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導致出口減少,經濟增長放緩。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降溫”作用。
伯南克在危機發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大幅度地降低了利率。美元利率目前已經是近十余年來最低點——2.25%。美聯儲不斷降息,導致中國利率超過美國,且超過的幅度不斷擴大。2007年初,美國利率高于中國近2.5個百分點。一年后,2008年1月30日,美元一年期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為2.98%,中國央行本周新發行的一年期央行票據利率為4.0583%,反過來高于美國利率1.0783個百分點。在美聯儲不斷降息的情況下,中美利差擴大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加劇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加息空間被大大壓縮。
(三)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判斷
從上面對國內經濟發展態勢和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的扼要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仍然將保持較高速度,但由于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勢必減速。2008年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
筆者之所以做出這一結論,是因為:我國本輪經濟周期中,高速發展的基礎并未改變;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與比較優勢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產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持續提高;國內需求仍將較快增長;我國企業消化能源、礦產品漲價的能力在提高;除去國際因素外,國內物價上漲因素是可以控制在預期范圍內的;奧運會等因素必然刺激中國經濟的增長;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會相應調整。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2008年1月29日)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就顯示了我國政府對于2008年經濟宏觀政策已經有了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