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收購路虎有點可惜 上汽與塔塔比精明
全球汽車業向亞洲轉移
塔塔將在下月舉行的北京車展上亮相,中印兩國的汽車工業將同臺競技,這也許會引起歐美汽車工業界極大興趣。
“汽車制造行業已經是個微利的行業,未來的競爭很大的程度上是集中在成本控制上。美國底特律產業工人的每天的工資70美元,而中國工人的工資還不到其1/10,看到中國人狠命的干勁,讓歐美發達國家感到害怕。”一位業內人士稱,“歐美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在傳統的汽車工業,而在于附加值更高的金融等行業,事實上,由于市場巨大和勞動力成本低,全球的汽車工業正在向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地區轉移,亞洲汽車工業后來居上已經不可避免。”
記者觀察
上汽比塔塔更精明
塔塔成功收購捷豹路虎,很自然地會讓人聯想到上汽收購羅孚。也有一些人認為以上汽為代表的中國汽車企業喪失了收購捷豹路虎的機會頗為可惜。
但在我看來,對比塔塔的收購協議,上汽收購羅孚的方案要明智得多。先來比較一下上汽自己的兩次收購行為,一是韓國雙龍,一是英國羅孚。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后者對上汽的效果要大得多。現在榮威品牌已經成功樹立起來,成為可以在中高級轎車市場與國外品牌一爭高下的唯一本土品牌。而雙龍呢?雖然上汽是大股東,但是上汽能左右的東西卻有限,本來上汽希望得到雙龍的SUV技術和平臺,但是在韓國工會的強烈反對下,至今沒有達到目的。因為韓國工會的強悍、其他股東的不合作,上汽這個大股東當得頗為郁悶,用當時主管雙龍汽車業務的上汽前副總裁墨斐的話說,收購雙龍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上汽收購羅孚的明智之處在于,它收購的只是羅孚汽車和發動機方面的知識產權,此外接收了羅孚最有價值的一批技術人員,上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利用這些人才和技術打造自己的全新事業,而完全置身于那些最麻煩的事情,諸如債務糾紛、退休人員的善后、海外公司的運營等等之外。
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后來者,收購捷豹、路虎這樣還活著的西方豪華汽車品牌,的確是可以滿足一下虛榮心的。但是接下來的麻煩和挑戰可能遠遠出乎你的預料。
捷豹路虎雖然名頭很大,但是在豪華車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每況愈下了,至于盈利能力,如果還很好的話,福特起碼不會首先考慮出售這兩個品牌,為什么福特不出售VOLVO呢?馬自達對公司的獨立性那么堅持,福特為什么不出售它的股份呢?道理很簡單,先扔掉的當然是燙手的山芋。
其次,塔塔23億美元的代價也頗不菲。之前,曾傳聞現代汽車有意收購捷豹,以彌補旗下沒有高端豪華品牌的缺憾,但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認為福特的出價太高。
更重要的是,買來之后,你如何去提高捷豹路虎的競爭力?英國人做不好,美國人做不好,換印度人就可以做好了嗎?個人認為,英美汽車工業的沒落不完全是經營理念的問題,還有國際產業轉移等大環境的問題。而這不是換一個老板就可以解決的。路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英國人當年搞不好,美國人后來也搞不好,可是寶馬也搞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人夠厲害了吧,一樣搞不好。
以上是從經營角度,從品牌角度,被塔塔收購,無論如何對捷豹和路虎的品牌都只會有負面效應,而因為塔塔品牌過于低端,所以收購對塔塔只能提高知名度,而不能增加美譽度;從技術角度,捷豹路虎的豪華車產品平臺和技術與塔塔的低端產品根本不兼容,更何況捷豹路虎本身在研發和技術方面的獨立性和可持續性也是成問題的。
正因為此,在收購協議里才特別注明:作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車會在不同階段繼續為捷豹路虎提供動力系統、沖壓件及其他車輛配件,此外也會提供各種技術,如環保和平臺技術等。換句話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捷豹和路虎在技術上還無法擺脫對福特的依賴。
相關新聞:
上汽自主品牌唱高調 突破奇瑞/吉利模式
韓國雙龍成為上汽布局海外戰略重要砝碼
塔塔汽車收購路虎捷豹 收購價約20億美元
印度“塔塔” 中國汽車工業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