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馬自達中國相關高層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長達近兩個小時的專訪,并公布了馬自達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高層人士變動。" />
4月3日,馬自達中國相關高層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長達近兩個小時的專訪,并公布了馬自達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高層人士變動。
眼花繚亂的人士調整背后,是馬自達開始清晰的中國戰略路線:長安、一汽南北馬自達并立局面初顯,馬自達中國得以從長安福特、一汽馬自達、海馬汽車以及福特中國復雜的糾紛中暫時脫身,居中協調南北馬自達的車型分配、渠道建設事宜;海馬汽車則徹底退出馬自達中國戰略版圖。“它的車型銷售將不再在我們的統計范圍之內”,專程奔赴中國的馬自達高管尾崎清表示。
至此,盡管距離馬自達最終一統在華形象的目標尚遠,但困擾了馬自達近一年時間的馬自達3停產危機得到化解,長安、一汽和馬自達從表面上看也似乎構筑了讓人羨慕的“金三角”關系,馬自達中國戰略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馬自達中國高層人事變動
日前,馬自達汽車對中國區業務結構作出調整,并公布了相關高層人事變動。原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山田憲昭升任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馬自達中國)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作為馬自達在中國地區銷售業務的最高負責人,統管中國境內所有馬自達品牌車型的市場及營銷工作。而馬自達中國原總經理太刀掛哲則升任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CEO),繼續負責中國整體業務的統籌運作。該任命已于4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新任總經理則由來自馬自達日本總部的吉田寬擔任,吉田寬于1986年進入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后一直負責以亞太地區為主的海外銷售及市場、營銷策劃等業務,擁有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
據悉,在馬自達日本總部的羅伯特.J.格拉齊亞諾副社長執行役員和尾崎清董事專務執行役員仍將繼續負責中國事業的相關最高決策。
分析人士認為,馬自達此次人事和組織結構調整,與長安福特馬自達即將成立自己獨立的銷售網絡有關。目前,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的馬自達3轎車在一汽馬自達的網絡中進行銷售,長安福特方面對此一直非常不滿,為此,馬自達3轎車還一度停產。
恢復生產后,馬自達3轎車仍暫時在一汽馬自達的網絡中銷售,但是各方的妥協顯然已經達成。馬自達中國承認,目前長安福特馬自達正在籌建“馬自達事業部”,將負責銷售由長安福特馬自達生產的馬自達品牌車型,并計劃在2008年構筑起獨立的銷售網絡。原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藤橋稔將于近日赴重慶擔任馬自達事業部部長。
馬自達中國表示,將在新體制下進一步加強與一汽集團、長安汽車集團以及福特汽車的合作。同時,在新任首席運營官山田憲昭上任之后,馬自達中國將全面支持兩個銷售網絡的構筑,在中國市場開展統一的品牌戰略并不斷強化銷售體制。
馬自達3危機化解
馬自達中國能夠形成今日的局面,馬自達3既是導火索,亦是重要的棋子。
2005年,馬自達逐漸從海南馬自達(現在的海馬汽車)抽身而出,并向一汽靠攏希望與之成立合資公司未取得明顯進展后,突然現身母公司——福特汽車與長安集團的合作中,高調宣布參股長安福特的南京基地建設,并在2006年3月份,在長安福特推出了馬自達的在華戰略車型——新馬自達3。
馬自達3在長安福特投產讓一直對其明爭暗奪的一汽馬自達、海南馬自達頗感不爽,在海南馬自達已經出局的情況下,一汽馬自達迅速加入對馬自達3銷售權的爭奪,并最終形成了長安福特生產、一汽馬自達銷售的局面,長安福特為此更名為長安福特馬自達公司,并和長安福特銷售公司實現產銷分離,后者專司長安福特馬自達工廠生產的福特品牌車型的銷售,而長安福特馬自達工廠生產的馬自達3則通過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銷售。
這樣的合作形成了長安、一汽、馬自達、福特等多方互相制衡的格局,并最終導致了馬自達3的停產,2006年4月,在馬自達3推出不到一個月后,長安福特馬自達宣布停止馬自達3的生產,馬自達3由馬自達制衡一汽、長安兩大合作伙伴的“棋子”演化為引起國內消費者對馬自達品牌不信任的“導火索”,如何解決馬自達3的問題,成為近一年時間內最讓馬自達頭痛的問題。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4月3日,馬自達高管尾崎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安福特馬自達將收回對馬自達3的銷售權,目前的銷售渠道仍然暫時由一汽馬自達的經銷商負責,但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不再承擔馬自達3的批發業務;長安福特馬自達公司成立馬自達事業部,并致力于新網絡的建設,在2008年初步建立獨立的長安福特馬自達的銷售渠道,馬自達3將在2008年正式通過這個新建立的渠道銷售。“目前這個新渠道的最終數量我們沒有確定,但最少會有50家。”尾崎清表示。
南北馬自達并立
對馬自達來說,馬自達3的停產風波也許不全是壞事,在借馬自達6的熱銷效應和一汽在2005年年初正式成立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公司后,馬自達3的停產事件,又讓馬自達有驚無險地成立了長安福特馬自達事業部,而這個事業部,顯然和銷售公司一樣,成為馬自達布局中國的又一重要棋子,在采訪中,尾崎清也表示:“事業部的職責和銷售公司是基本一樣的,它和長安福特銷售公司是平級的,二者將共享長安福特馬自達工廠的產能資源。”
這意味著,長安、一汽兩個馬自達并立的格局已經基本顯現,接下來,是如何加深馬自達和二者的合作,以及二者之間車型資源如何分配以順應馬自達在華戰略目標的問題,尾崎清也表示:如何加深和兩個合資公司的合作,包括一汽馬自達股權方面的變化以及長安福特馬自達事業部功能向正式的銷售公司方面的提升,將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盡管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因為馬自達3停產的風波讓馬自達在華處境尷尬,但現在看來,馬自達3這顆“棋子”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馬自達由此在華擁有了兩個獨立的體系,和它的老對手豐田、本田、大眾一樣,馬自達從此開始南北協同作戰,共同逐鹿中國市場。
或許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尾崎清在采訪中再次高興地強調了馬自達在中國的目標:2010年力爭在華銷售30萬輛,“我們的希望是兩個合資公司各占一半,但考慮到長安方面今后引進更多的是經濟型車型,而一汽方面投放的更多可能是中高檔車型,因此長安方面銷量多一些也不是沒有可能。”尾崎清說。
海馬徹底出局
按照計劃,今年內,長安福特馬自達事業部將完成馬自達3第一批銷售渠道的建設工作,并在2008年初,正式實現馬自達3銷售權從一汽馬自達銷售渠道向長安福特馬自達銷售渠道的轉移,馬自達同時公布了2008年的重要計劃:2008年到2009年年初,將是馬自達在中國新產品的集中導入期,“我們將在明年到后年初,集中新車型的引進投放,確保2010年30萬輛目標的實現。”尾崎清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馬自達的新的銷售計劃中,已經不再包括海馬汽車的銷售數量,“這個數量(30萬輛)沒有海馬的數量,海馬有自己很好的想法,要打造自主品牌,我們已經很友好地據此進行協商,我們今后將繼續進行的,就只是一些配件供應和一些技術方面的合作。”尾崎清說。
這也意味著,海馬在馬自達中國戰略中已經徹底出局,馬自達能在中國取得成功,海南馬自達顯然功不可沒,正是憑借海南馬自達福美來和普利馬的熱銷,才奠定了馬自達在中國的基礎,今年,馬自達在中國的目標是9.5萬輛(馬自達6銷售5萬輛,馬自達3銷售4.3萬輛,其他車型2000輛),而海南馬自達早在2005年,銷量已經達到10萬輛左右,海馬的出局,馬自達中國能否迎來新生?尚難定論。
記者觀察
馬自達前途未卜
馬自達這幾年在中國的歷程也許印證了一個古老的真理:矛盾激化的時候,才有利于矛盾的解決,從與一汽合作之初就期望建立合資公司未果到經歷馬自達3停產風波的“大件事”后,現在讓人羨慕的長安、一汽南北馬自達并立的局面,馬自達驚險地完成了一次從進入中國以來最糟糕局面到最好的局面轉化的過程,個中酸甜苦辣,或許只有馬自達自己才知道。
盡管時至今日,外界對本次馬自達3事件的結果仍然頗多疑忌,認為兩個渠道的并存,是馬自達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但從馬自達目前的實力和它面對的復雜局面看,這種結果可能已經是最好的結局,能夠在中國同時擁有一汽、長安兩大合作伙伴,并不是每個外來品牌,尤其是馬自達這樣一個全球銷量還不到200萬輛的品牌都能得到的,即使是它的母公司——福特,也沒能做到。如果再考慮從海馬和一汽轎車那里獲得的技術轉讓費和仍在銷售的零配件,馬自達在中國的成績即使與本田、日產這樣的大公司相比,也已毫不遜色。
但這么說并不是意味著馬自達在中國布局已經大功告成,馬自達開始擁有了一個新的局面,但它前面的道路仍然難走:它的兩個合作伙伴的確讓人羨慕,但也都是厲害角色,一汽是中國汽車業的“長子”,合作伙伴已經包括大眾、豐田,作為福特子品牌的馬自達,與之對話的資本并不多,更何況,一汽與馬自達目前的合作規格遠遠未到一汽與大眾豐田的規格,一汽馬自達只是銷售公司,在它之上還有一汽轎車這個“母公司”;長安方面,光如何和福特、VOLVO等品牌共享長安福特馬自達的產能資源就夠馬自達事業部喝一壺的了,“停產”是不可能的了,但“限產”呢?更何況,馬自達只是福特的一個品牌,在母公司的這場中國戰略中,它搭載的只是別人的戰艦。
前途如何,看來仍需馬自達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