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產品相對匱乏的前提下,廣州本田在此次廣州車展上羞澀地拿出2006款全新雅閣作秀,由于無法等來思域(CIVIC)的落戶,加上廣州本田在飛度三廂日益失勢、雅閣銷量持續下滑的現狀制約下,正在建設中的第二工廠成為目前尚在巔峰狀態的廣州本田最大的希望。問題是:面對缺乏足夠強勢的量產車,龐大產能儲備的廣州本田第二工廠將用何種車型來填充?
夕陽下的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白色廠房在暮色中分外惹眼,工人們在涂裝、樹脂車間的鋼結構頂棚上安裝防水材料,而總裝車間的基建工人仍然對屋頂上的豎梁進行加固。廠房外圍,一車又一車的五十鈴15噸運輸車不斷地往工地里面運送建筑材料,焊接車間的鋼結構廠房已經完全完工,施工工人在對廠房內的施工廢料進行清理……
2005 年11 月19 日,星期六,在去年11月21日廣州本田正式宣布在增城新塘建立第二工廠的計劃整整一年之后,這個一貫以滾動發展模式著稱的日本汽車公司,在豐田和日產緊逼之下,開始驟然加速。“明年5月份之前完成全部廠房和基建工作。”第二工廠施工現場一位管理人員,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頭也不抬就快速離去。
明年5月投產
位于廣州增城新塘的廣州本田第二工廠距現有工廠約20公里,僅30分鐘路程,附近有鐵路以及方便接駁的高速道路和公路干線,北靠新機場,東臨黃埔港,交通非常便利。記者獲悉,為了配合全新車型的導入,第二工廠最早明年5月份完成施工,隨后將開始投產。
記者在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看到,工廠以北是廣深高速公路,以南是正在修建的荔新(荔城至新塘)一級公路。毗鄰以生產服飾著稱的沙塘鎮,離新塘鎮約4公里左右。京九鐵路在新工廠不遠處橫穿而過,正在修建的廣州軌道五號線也初具雛形。如此優良的地理條件起了筑巢引鳳的作用,已經吸引了多家廣州本田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此設廠,這也為廣州本田今后的發展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廣州本田公開的資料顯示,第二工廠將具備沖壓、焊接、涂裝、總裝、整車檢測等整車生產工藝,充分發揮現有工廠所積累的生產經驗,并導入本田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實現高品質生產;管理部門和其他支持部門與現有工廠實現共享,通過一元化管理降低成本;新工廠建成后,工時相近的車型將放到同一條線生產,通過專業化和集約化實現高效性。
新工廠在廣深高速和荔新公路之間呈現平行布局,其中南北走向的總裝車間總長接近一公里,是迄今為止國內最長的總裝車間之一;此外,在總裝車間以北,已經基本完工的焊接車間和涂裝樹脂車間依次排列,在整個廠區西北角,沖壓車間正在進行地基和鋼結構的基建工作,沖壓車間也是目前第二工廠施工進展最緩慢的車間。
總裝車間包括輔助線在內構成整個第二工廠的主體部分,在施工現場,記者注意到,整個鋼結構部分已經完全完工,工人正在進行封頂工作。在總裝車間內部,施工單位正在對流水線的地下部分進行基建。
產能沖刺36萬輛
這個近期產能規劃12萬輛,遠期產能逾30萬輛以上的第二工廠將成為本田汽車在華最大的制造基地。“施工用地目前僅僅使用位于新荔公里和廣深高速的中心部位,二期工程和遠期工程將在目前一期工程基礎上滾動發展。”負責基建的一位管理人員如斯向記者介紹。
專家介紹,根據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建設規模和土地儲備,這個正在建設中的第二工廠產能將達到30萬輛以上,“遠期產能擴充到36萬輛的規模沒有問題。”上海通用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去年的新工廠奠基儀式上,廣州市市長也曾經表示,第二工廠的近期規劃是12萬輛,而投產規模則在24萬輛以上。目前廣州本田黃埔工廠的產能為24萬輛,加上第二工廠的遠期36萬輛產能規劃,本田在廣州的產能將達到60萬輛,直逼目前產能最強勢的一汽大眾。
不過,由于廣州本田目前已經投產的四款產品中,在經濟車型、中高級車以及MPV均有布局,唯獨銷量最大的中級車匱乏,而且,由于三廂飛度日益失勢,雅閣的銷量也出現微微下滑,新工廠明年投產之后如何彌補目前的窘況也將引人注目。
下半年以來,三廂飛度銷量開始日益下滑,近3個月的銷量均在2000輛以下,作為廣州本田最為倚重的產品之一,這款2003年就開始推出來的車型同比銷量下滑超過60%以上,廣州本田在A0級別的三廂車中已經逐漸失去競爭力。
而且,隨著本田思域(CIVIC)明年正式落戶東風本田,廣州本田在目前銷量最大的中級車中已經面臨產品斷檔的尷尬,而且,豐田佳美、新藍鳥的面世,將直接沖擊目前大紅大紫的廣本雅閣,10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廣州本田環比下滑超過20%,是今年以來廣州本田首次出現如此大幅度的銷量下滑,雅閣、飛度的銷量均面臨嚴峻考驗。5年多來一直順風順水的廣州本田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而即將投產的第二工廠投產何種車型將成為廣州本田目前最大的懸念。
新工廠車型謎局
去年在廣州本田宣布建設新工廠的前一天,東風本田也發布消息稱,準備將其年產能擴大到12萬輛的計劃,總投資28億元。在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在華投資50億元的背后,這個正在建設中的第二工廠投產何種車型成為目前最大的懸念。
資料顯示,在本田汽車全球的產品線上,銷量最大的車型分別為雅閣、思域、飛度和C-RV,其中目前已經公布的國產車型計劃中,飛度和雅閣在廣州本田,C-RV和思域巧合地分配在東風本田。本來就不豐富的本田在華面臨著產品均衡的矛盾。而思域(CIVIC)和本田時韻(STREAM)紛紛落戶東風之后,廣州本田開始面臨暢銷新車斷檔的憂慮。
如此背景下,如果沒有新的車型落戶廣州本田,廣州本田如何消化36萬輛的產能?最近有媒體曝出了本田將國產豪華品牌阿庫拉的消息,消息稱本田將于2006年在中國生產高檔車。但所引進的車型不是人們事先猜測的里程(lengend),而是在北美熱銷的阿庫拉(acura)。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報部有關人士隨即向本報記者否認了上述消息。該人士表示,阿庫拉仍是按照今年7月對外界公布的以進口方式引進。
觀察一下本田兩家合資伙伴的產品。廣本現在擁有A、B級別轎車和MPV,東本目前是SUV和A級別轎車。雙方如果糾纏在轎車產品引進上,勢必造成國內市場短兵相接,大眾的覆轍,本田想來不會重蹈。可本田有限的產品序列里,如何分配才能做到各自的產能利用完全而不直接競爭呢?
由于新車遲遲不明朗,廣州本田正在動建的第二工廠面臨巨大的產能閑置危機。明年,廣州本田設在增城的第二工廠將正式啟用,屆時初期規劃,首期工程將達到12萬輛,而廣州本田總共36萬輛產能也將一改現今產能受限的尷尬局面。但新工廠啟用后,廣州本田如果沒有能暢銷的新車投入,36萬輛的產能是否將面臨產能閑置的又一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