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汽車保有量居全國首位,珠三角地區汽車銷量占全國總銷量的1/3,而日系車一向是這一地區的執牛耳者。本次
廣州車展,日系車成為“絕對主角”,這表明,日本三大汽車公司抓住廣東、珠三角市場,乃至以廣州為跳板搶占東南亞市場的意圖已非常明顯。
“這次
廣州車展,完全是日系汽車公司在唱主角!”11月22日,第二屆廣州車展媒體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率先入場參觀,許多記者得到了這種強烈的第一印象。
除了廣州本地的記者外,來自外地的記者大多是三大日本汽車公司——
豐田、
本田、
日產邀請的客人。隨著今年9月
廣州豐田的成立,這三大公司全部完成在廣州的落地,對它們而言,參加廣州車展可謂是“主場作戰”。因此,三家公司展場總面積超過了5000平方米,其中,
豐田和
本田各自拿下2000平方米的展位,
日產在1500平方米以上。
與日系車企業的全面發力不同,戴-克、
寶馬、
VOLVO、
福特等都是由當地
經銷商組團參展,
大眾方面,盡管
上海大眾單獨參展,但
一汽-
大眾的產品只是在一汽集團展位中出現。對手們參與力度的不足,凸顯出日本三大公司的“主角”地位。
“廣東是中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之一,尤其是中高檔車,是所有汽車廠家必爭之地,”11月22日,廣州豐田執行副總經理袁仲榮在展會現場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袁仲榮此前任職于
廣州本田,隨后調到廣汽集團負責發展戰略,如今是
廣汽豐田的中方老總。他認為,廣東是日本車的傳統消費市場,日本幾大公司非常重視這里。
有關數字表明,廣東汽車保有量居全國首位,珠三角地區汽車銷量占全國總銷量的1/3,而日系車一向是這一地區的執牛耳者:本田憑借先入為主的優勢搶占了先機,緊隨的日產也嘗到了不少甜頭,今年9月,豐田與廣汽成立了廣州豐田,試圖后來居上。如今,廣州一地集中了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車巨頭,產業集群之勢初具規模。
豐田:“太極拳”開始發力 豐田此次攜
一汽豐田和廣州豐田聯袂參展,展出車型20余款,除了大家熟悉的
威馳、
陸地巡洋艦、
普拉多、
花冠外,還有世界第一款批量生產的
混合動力轎車Prius及首次在中國亮相的全新
雷克薩斯GS430、GS330,而明年3月份即將下線的
皇冠更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豐田的咄咄逼人之氣,不但給了歐美車對手壓力,也給毗鄰展臺的本田和日產以壓力。
在日本的幾大主流汽車廠商中,坐頭把交椅的豐田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是最高的。上
世紀八十年代,豐田汽車在中國的保有量迅速增長,在進口車領域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不過,在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跨國汽車巨頭紛紛在中國實施本土化生產的競爭中,豐田不僅落后于大眾、
通用,而且落后于同城兄弟本田、日產、
馬自達及
三菱。大眾、通用在此暫且不提,因為從地理位置來比較,歐美廠商比中國的近鄰日韓廠商更適合在中國實施本土生產。但是,在同城兄弟本田、日產等紛紛在中國本土化生產時,豐田卻遲遲按兵不動,豐田的舉動頗有些耐人琢磨。
業內人士認為,豐田之所以不急,是因為中國市場還沒有吊起豐田的胃口,同時,豐田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耗得起。當然,這種耗并非坐以待斃,而是在等待機會,一旦時機成熟,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招。
果然,豐田在2002年“巧妙”地謀取與一汽的合作成立一汽豐田后,緊接著又南下與廣汽成功牽手,于今年成立了廣州豐田,幾乎是彈指一揮間,豐田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便謀定成形。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與一汽強強聯合時日不久,便冒“一汽”之大不韙,急急與廣汽達成合作,其用意十分明顯,就是要一南一北,在中國市場形成夾擊之勢。同時,以中國市場為依托,南攻東南亞市場。“進可攻,退可守”,豐田的老謀深算讓對手不得不折服。
在豐田“進可攻,退可守”的中國戰略中,廣州豐田所在的珠三角地區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凸顯而出,因此,如何在這一地區迅速打開局面并站穩腳跟成了豐田的當務之急。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古谷俊男在車展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質量是豐田搶占市場的法寶,正因如此,豐田不僅長年穩占日本車市頭把交椅,而且成功地打入了美國和歐洲市場,在中國市場同樣是質量勝于數量。今年中國車市出現回落,多數廠商為了促進銷售紛紛采取降價措施,而一汽豐田并沒有隨波逐流,一方面是公司的產銷計劃控制得力,庫存車不多,更重要的是公司怕降價會給零部件廠商造成壓力而影響產品的質量。
在質量為先
理念的指導下,豐田面對落后卻并沒有心浮氣躁,而是腳踏實地做好基礎性工作。今年2月,廣汽豐田
發動機公司成立;3月29日,豐田和一汽發動機的合資公司--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外,豐田金融公司也獲得了開業許可,古谷俊男表示最遲明年1月要開業。
豐田取勝的另一個法寶是服務。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法長在車展上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注重服務是豐田的優良傳統,為了提高在中國的服務能力,豐田同時在上海、廣州設立了兩家世界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的汽車售后服務技術的研究及教育中心,并即將開始運營。一汽豐田每款新車上市前,銷售服務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及考核。以明年3月份即將上市的皇冠為例,公司的計劃銷量是2萬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屆時一汽豐田現有的127家專賣店均能達到銷售及服務要求,為消費者提供高素質的人性化服務。
豐田的另一個項目--廣州豐田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之中。廣州豐田執行副總袁仲榮告訴記者,按照規劃,佳美將于2006年5月下線,目前,項目建設已按照這一時間倒推,排定了各項工作的進度和日程,包括工廠建設、設備采購、人員培訓、整車試驗等都在穩步進行中。袁仲榮說,在豐田的中國戰略中,一汽豐田與廣州豐田將差異化發展,一汽豐田將主要以中高檔為主,比如說
排量在2.5L以上的車型,廣州豐田以中檔車為主,排量在2.0L-2.4L之間。廣州豐田主要引進佳美平臺上的車型,目前佳美平臺車型在美國市場有五六種,在日本本土更多達十種左右。為了更好地保證質量和控制成本,一汽豐田的供應商也進入了廣州豐田的供應體系,不過,雙方彼此進行獨立的采購和確認。
事實上,進入中國以來,豐田一步一個腳印地穩中求進:2002年國產豐田品牌轎車在中國銷售才1006輛,整體銷售量為5萬輛;2003年迅速增長至4.9萬輛,整體銷售9.8萬輛;本年度截止到10月底的國產豐田車總銷量超過了7萬輛,其中9月份單月銷量突破了1萬輛,加上進口車整體銷量突破了9萬輛。豐田車在中國轎車市場的占有率在按計劃穩步提高。按照豐田的計劃,2010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0%。
中國有句俗話:“欲速則不達”,豐田似乎深諳這一道理。縱觀豐田在中國推行的戰略,可謂緩急有度,張弛有道,就像中國的太極拳,看似輕柔,實則柔中帶剛、厚積薄發,所蘊藏之力不僅威猛,而且綿長。
本田:雙拳夾擊南北市場 11月21日,
廣州車展開幕前一天,增城新塘南香山工業園,
廣州本田第二工廠奠基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據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曾慶洪介紹,廣州本田第二工廠首期投資22億元人民幣,預計在2006年下半年投產,可形成首期12萬輛的年產能,屆時本田第一第二兩個工廠年產能將達到36萬輛。而此前不久的11月8日,東風汽車公司與日本本田公司聯合宣布,
東風本田(武漢)有限公司啟動擴產計劃,總投資28萬元,2006年年初之前將產能擴大到12萬輛,并導入新車型思域(Civic),這一決定在本次
廣州車展東風本田新聞發布會上由其總經理尾崎滿進行了重申。
位于珠三角的廣州本田與輻射長三角的東風本田此次一南一北幾乎同時增產擴資,向人們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本田總部中國戰略的推進,二是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之間已經開始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
面對2004年4月開始的車市持續低迷,本田不僅沒有降低在華生產和銷售計劃,反而逆市而為,業內人士分析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今年9月份
豐田與廣汽的“結緣”。豐田加大在華生產銷售的力度,使得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本田為了保住和繼續擴大在華份額,而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因此此番兩個合資公司均增資擴產是對豐田此前行動的追隨。針對這種說法,日本本田中國本部長兵后篤芳告訴記者,如果單單是為了追隨誰,本田的事業就不會取得今天的發展,本田的戰略推進以及做出的各種決策都只有一個目的:讓中國用戶滿意。廣州本田總經理峰川尚和執行副總經理曾慶洪也都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出現了暫緩的態勢,但中國的GDP將仍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伴隨這種增長,中國汽車市場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種判斷基礎上,本田決定在中國擴產。而東風本田副總經理劉洪也表示,東風本田的此次擴產是由于目前3萬輛的產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以及東風本田的長遠發展。不管是本田總部還是旗下兩個在華合資公司,似乎都力爭向外界傳達這么一個信息,那就是本田選在此時對兩個合資公司進行增資擴產,與豐田在華如何作為無關,而是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經過反復論證、深思熟慮后的必然結果,只不過恰好趕在了這個時候。
話雖如此,但
廣州豐田的成立會使得豐田分別以廣州和長春為基地對中國市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對目前在中國市場“坐四望三”的本田的確造成了一定威脅,而本田又恰恰選擇廣州豐田成立不久后行動,因此難免讓人產生它要與豐田抗衡的想法。
此間媒體似乎對本田兩個在華合資公司內部的“你爭我奪”也顯得“興趣盎然”。由于廣州本田一直想得到的思域車型“花落”東風本田,坊間關于“廣本已是舊愛,東風本田成新歡”等消息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對于這些傳聞,兵后篤芳予以了堅決否認。他在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奠基儀式上說,如果傳言屬實,就不會有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誕生,本田沒有把這兩個合資公司放在一個天平上去稱孰輕孰重,而是根據市場發展需要,結合兩個公司的情況,作出合適的決策。
對于這些“傳聞”,無論是廣州本田執行副總曾慶洪還是東風本田的執行副總劉裕和,都顯得非常從容。曾慶洪輕松地告訴記者,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是“兄弟”,本田內部不會出現“內訌”,本田總部在考慮車型分配等方面會根據市場狀況、需求狀況等客觀因素進行合理分工,在今后的發展中,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會在競爭合作中得到共同發展。
劉裕和也表示,兩個合資公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各得其所,合作競爭”來概括,各得其所是指產品線,而合作競爭的前者是指技術,后者則是要在產品質量、成本、價格等方面進行競爭,他也認為這種競爭是一種良性互促的競爭。而對于“車型之爭”,劉裕和認為,如果稍微仔細對比一下目前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所生產的車型,會發現他們之間其實是一個互補關系,他認為這是目前本田總部在兩個合資公司間進行車型分配的一個思路。
事實上,東風本田與廣州本田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正隨著此次的增資擴產變得明朗,本田在華的戰略意圖也變得脈絡清晰起來。在2004年10月18日東風本田第一家
4S店落成之前,東風本田的CR-V一直“借道”廣州本田的銷售網絡,并與之簽有“借用”的協議,隨著協議明年4月份的到期,東風本田正在加緊自己銷售網絡的建設。劉裕和告訴記者,近期東風本田的40個銷售點將要在中國25個主要城市相繼開業,基本建成東風本田自己的銷售網絡,明年年底達到80家,2006年產能達到12萬輛的時候,全國將會有150家東風本田的銷售網點,東風本田的目標就是要在長三角地區建成零部件配套體系健全、有影響力的
乘用車生產企業。屆時本田的兩個合資公司,一個雄踞珠三角,一個輻射長三角,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除了技術層面的合作,廣州本田和東風本田還一起把目光投向了歐美市場。劉裕和告訴記者,位于廣州開發區的本田轎車出口基地整合了廣州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個公司的產品,將于今年年底注冊,明年初正式投產,起步年產能為5萬輛,將出口英法意等歐美國家,屆時中國的乘用車產品將走向歐美市場。一方面看好市場前景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繼續爭奪中國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又扶持在華合資公司成為“跨國公司”,開辟新戰場,本田這一舉措,不能不說又走在了在華日系汽車巨頭企業的前面。
日產:新陣容首度出擊 日產近年來在法國人戈恩的率領下,迅速從破產邊緣恢復過來,但它的真正復興,似乎還要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
此次廣州車展,日產中國聯合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
鄭州日產集體亮相。這是10月15日
鄭州日產正式收歸東風門下、日產整合中國兩大合資企業后,日產中國陣營的首次集體亮相,日產也成為本次廣州國際車展最大規模的參展商之一。
在展品方面,東風有限乘用車公司不久前的TEANA
天籟是最大看點。截止到11月15日,天籟訂單數接近8000輛,意向訂單數量超過30000輛,其高檔
豪華車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合資公司成立一年之后,憑借著這款代表著新豪華主義的車型,
東風日產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正式奠定了國際知名品牌的地位。同時,日產帶來了旗下的旗艦車型西瑪, 350Z
跑車更是首次在華南亮相。
為了加強
NISSAN品牌的競爭優勢,一項名為“鉆石關懷 為您承諾”的服務活動正在全國58家
東風日產專營店全面展開,這標志著風神汽車公司的商品售后服務由東風日產專營店全面承接,所有用戶均可享受到NISSAN品牌所提供的全球一致的優質服務。乘用車公司服務工作負責人說,“鉆石關懷”服務將長期延續下去并成為以后工作的基礎,他們也正在著手考慮在將來適時推出一些增值的服務。
鄭州日產融入NISSAN中國整體陣營異常引人關注。它將填補東風有限在
SUV及中高端皮卡項目上的空白,生產以休閑和旅行為主的SUV和高端皮卡,進一步在規模化和專業化上做強。按照東風有限的部署,東風股份是東風有限的輕型
商用車和汽車動力的制造中心,其產品規劃除了客車、輕卡、
MPV、
發動機和客車底盤,還包括了SUV和皮卡。目前,
帕拉丁已成為國內汽車市場上國產中高檔SUV的領軍品牌。在車展現場,鄭州日產近日從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的三名車手亮相,他們將繼續參加2005年第27屆達喀爾拉力賽,他們的出現,為
帕拉丁增色不少。
雖然目前日產品牌在中國的勢頭還不如豐田、本田,但隨著東風與日產創紀錄的合資、鄭州日產的整合,日產在中國的野心也越來越顯現出來。前不久,日產中國業務負責人就公開表示,要把日產品牌做成中國最大的汽車品牌,在今年4月發表的新經營計劃“日產增值”中,明確將2007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目標定為50萬輛,這表明日產已將中國視為僅次于日本和美國的第三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