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眾合資獲發改委批復 投資50.6億
【太平洋汽車網 國內頻道】 江淮汽車5月22日晚間公告,公司日前收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復,同意建設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意味著傳聞已久的江淮大眾終于坐實,大眾在華第三家合資廠板上釘釘。
據悉,該項目將設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標,創新技術合作和商業模式,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項目總投資為50.61億元。
項目建設地點為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利用江淮汽車現有建設用地,新建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電池包車間、研發中心、公用動力及辦公設施等,新增相關生產工藝設備,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合資期限為25年。
1、關于江淮和大眾是如何勾搭一起的,參照以下時間線:
江淮與大眾的機緣在去年默克爾訪華期間由總理牽線促成。
2015年10月2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第八次訪華,訪問的地點正是李克強總理的家鄉安徽,當時隨行訪問的就有大眾新CEO穆勒。
2015年10月30日,李總理到江淮考察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情況,現場表示,“開放合作是你們未來更大的前景”,“希望和德國大眾合作”。
2015年12月,大眾方面承認,雙方正處于洽談的初期階段。
2016年6月,大眾發布“2025戰略”,大眾集團將推出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預期其純電動車的銷量將在200萬輛至300萬輛之間,占總銷量的20%—25%。
2016年9月6日,大眾與江淮在德國沃爾夫斯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正在就新能源汽車領域成了一家新的合資企業的前景和可行性進行評估。雙方力爭在備忘錄簽訂后的五個月內商定并簽署正式協議。
2017年5月22日,發改委為江淮大眾項目正式批復,資金、場地全部規劃好,就等一聲令下,破土建廠了。
2、說好的最多2家合資公司呢?
中國汽車產業政策規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最多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目前大眾在中國已經擁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兩家乘用車合資公司,此次與江淮組建的將是第三家合資公司。
那江淮大眾會不會違規呢?有消息稱,國家主管部門在去年6月份曾專門針對電動乘用車企業開放單一生產資質,同理,電動汽車或不在上述產業政策限定范圍之內。
事實上,在國內外資企業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總數量超過兩家的并非沒有先例,戴姆勒在“乘用車”這個類別,已經有超過三家合資公司: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福建奔馳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其中,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騰勢”是戴姆勒和比亞迪創造的新汽車品牌。雖然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的合資性質被歸類為“電動車類”,但這家公司目前所生產的電動車,顯然屬于乘用車這個類別。
因此,早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江淮和大眾也有可能借鑒戴姆勒和比亞迪的做法,另起爐灶創造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也已經證實了這一說法。
2017上海車展前夕,大眾I.D. CROZZ概念車全球首發。新車將定位為純電動跨界SUV,它也是I.D.系列的第三款產品,也將成為國產的第一款I.D.家族車型。按照大眾官方介紹:這是面向中國的核心產品,3年后將量產。無疑,這項任務會交由江淮大眾完成。
按照概念車的設計理念,新車配備激光掃描器、超聲波雷達傳感器以及攝像頭等,所以等到量產車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也將成為新車的核心看點。(文:太平洋汽車網 李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