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已發現騙補企業無論是誰都會嚴處
3月13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已經發現一些地區個別企業存在騙補行為,現在還在進一步查處,無論涉及到誰都會嚴肅處理。
苗圩認為,在新能源車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目前新能源汽車仍面臨兩個瓶頸,“一是產品端,要集中攻克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產品性能、可靠性、續航里程、壽命等難題;二是應用端,要重視社會充電設施建設等”。
騙補手段
“使用低標準電池、虛報續航里程,這些都是最初級的騙補手段,”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更掩人耳目的是“左手賣、右手買”的騙補方式。
“部分投機企業在造車的同時私下成立租賃公司,生產出的電動車轉手就賣給了自己的租賃公司,從左手倒到右手,補貼也跟著拿到手。”上述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已經屬于惡意騙補。
“更重要的是,這些車最終并未上路運營和行駛”,那么這幾萬輛新能源車都去哪了?“還能去哪兒?可能拿完補貼就停在庫房了,也可能把電池拆了賣了,更可能是拆下電池重新組裝,再申請一輪補貼。”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新能源銷售公司副總王毅稱,這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我親眼見過一批電動車放在倉庫里半年沒動過,但卻都是已經賣出去的。”
騙補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這距離工信部宣布對新能源車騙補行為進行調查不足兩個月。
今年1月,有消息稱國內部分新能源車整車企業通過數據造假騙取財政補貼,形成所謂的“新能源汽車騙補產業鏈”。
1月21日,包括工信部、財政部在內 的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表示近期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
隨后,2月初,財政部組織全國35個專員辦檢查北京、上海、江蘇等25個省市,覆蓋2013-2015年度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的全部9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延伸部分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
同時,此次檢查不僅僅針對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對省、市、縣三級提供的新能源補助資金也一并檢查。
相關文章:
吉姆西汽車騙補疑云 車還沒完工就已上牌
//www.wsmp3.cn/news/786/7864928.html
女子打車出車禍整容花了4萬 保險該不該賠?
//www.wsmp3.cn/news/786/7866948.html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