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需修復+出口穩增”雙輪驅動下,2025年一季度工程機械頭部企業業績超預期,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正深刻重塑產業格局。在近日舉辦的主題為“綠色轉型 智能升級”的首屆“新能源工程機械大會”上,統一潤滑油提出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為行業破解補能瓶頸與油液適配難題、實現全鏈路降本指明了方向。

統一技術總監韓江濤在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工程機械滲透率已領先全球,但技術路線碎片化讓配套體系承壓。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礦卡滲透率飆升至37.6%,新能源裝載機滲透率為30.3%。當前,新能源工廠機械領域是氫燃料電池、混動、鋰電、清潔燃料內燃機四條技術路線并行,由此衍生出十余種專用油液需求,其中冷卻液技術要求差異巨大:鋰電與氫燃料電池冷卻液電導率要求分別低至100μs/cm和5μs/cm以下,與傳統燃油車冷卻液的3000-5000μs/cm形成鮮明對比。
“高電導率冷卻液在使用中一旦泄漏會直接引發電池包短路起火?!苯y一技術總監韓江濤的實驗數據揭示了潛在風險:當電導率超過2000μs/cm的冷卻液發生泄漏時,就會增加熱失控起火風險。同時,新能源車冷卻系統的鋁釬焊劑和多系鋁合金材質,讓傳統冷卻液的防腐保護難以奏效。
統一潤滑油的創新方案精準破局。新能源冷卻液通過“電導率分級管控”將數值壓至80μs/cm,僅為傳統油液的1/40;當中添加的非離子型抗腐蝕添加劑具有卓越的“材料兼容性強化”技術優勢,可在實際應用中實現對鋁合金、釬焊助劑的定向防護,1064小時臺架測試中金屬靜態腐蝕率下降超70%。

電驅油的性能升級同樣助力降本。全合成配方的油冷濕式電驅油,電氣絕緣與材料相容性達++++++級,抗氧化性能提升至傳統油液的2倍,粘度降低減少15%以上的攪動損失,直接提升電驅系統效率2%-5%。
更關鍵的是,統一潤滑油深度參與國標制定,并承擔了GB 29743系列標準所需的靜態金屬腐蝕模擬測試、10萬公里實際道路測試、1064小時循環臺架測試等核心工作,將技術細節轉化為行業準入門檻,通過標準化降低產業協同成本。

從降低電池包短路風險,到提升系統效率,再到延長換油周期至傳統油液的1.5倍,統一潤滑油打造的一站式方案從安全、效率、周期三個維度實現全鏈路降本。在新能源工程機械“油電協同”競爭時代,統一石化以技術創新與規模優勢,成為國產潤滑油液全系換裝的最佳選擇,為行業綠色轉型與智能升級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