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訂單,兩種心思,整個汽車行業的競爭法則正在悄然改寫
6月30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社交平臺曬出訂單:他下單了一臺小米YU7 Pro,選配25揚聲器、20英寸光環輪轂和車載智能冰箱,總價近30萬元。一句“靜候雷總早點給我交付”引發全網關注。

雷軍迅速回應:“謝謝小鵬支持,我們一定加速生產,力爭早點交車。小鵬G7本周四發布,預祝發布會成功!”大佬間的友好互動背后,時間點卻值得玩味——就在三天后的7月3日,何小鵬自家的小鵬G7即將上市。
這不是簡單的“友商支持”。何小鵬選擇的YU7 Pro版本,鎖單后預計最快50-53周交付,等待時間超過一年。
而小鵬G7預售價23.58萬元起,全系標配702km續航、全域800V、5C超充等配置,與YU7形成直接競爭。選擇此時高調曬單,深意遠不止于“產品認可”這么簡單。
何小鵬的選配清單堪稱市場風向標:免費鈦金屬色(YU7最受歡迎顏色)、6千元20英寸光環輪轂(他認為對整車顏值至關重要)、6千元25揚聲器和2千元車載冰箱。這套配置在第三方調研中被認為是“最符合大多數車主的選擇”。
YU7開售僅18小時鎖單量超24萬臺。第三方數據顯示,55%用戶選擇25.35萬標準版,25%選擇27.99萬Pro版,20%選擇32.99萬Max版。
Pro版作為中配“甜點版本”,既擁有雙腔閉式空懸和雙電機四驅的核心性能,又比Max版便宜3萬多,性價比突出。
而就在何小鵬下單時,小米YU7的交付周期正引發市場焦慮。標準版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超長等待催生了二級市場——二手平臺上,YU7訂單加價轉賣甚至沖上萬元,交付周期越短溢價越高。

這已是何小鵬第二次高調支持小米。早在YU7發布前,他就發聲:“我可能信息知道多點,堅信YU7會超出不少朋友的想象!”當時李斌、李想也接力應援,形成“蔚小理團寵小米”的罕見局面。
李想明確將理想i8定位為“三排六座家庭SUV”,與YU7的“運動豪華”區隔;何小鵬則稱小鵬P7和SU7是“戰友”。這種主動差異化,避免陷入互相拆臺局面。
此前華為余承東。他曾暗諷小米“靠流量賣車”,稱“無論它的質量,甚至它的智駕能力都很……但一個產品就能打爆”。如今當李斌、何小鵬、李想集體為YU7站臺,余承東的沉默格外顯眼。
歷史曾有積極信號:雷軍曾推薦智界S7,余承東發文致謝。但如今局面更復雜。
大佬互動背后,揭示了一個新趨勢。當產品力足夠強悍,連競爭對手都成為客戶。曬單既是商業禮儀,也是市場教育——展示如何用30萬獲得50萬級體驗。而雷軍的回應同樣展現格局:在自身交付壓力巨大時,仍為小鵬G7發布會送上祝福。

這場看似輕松的互動,可以看出新勢力正在走向告別“江湖打殺”的成熟。當傳統車企還在上演“狗咬人”“人咬狗”的鬧劇時,頭部新勢力已轉向尋求差異化共生。
畢竟真正的戰場不在大佬微博,而在用戶心中——那里只認產品,不認人設。
交付等待的這一年,將檢驗小米的產能,考驗用戶的耐心,更驗證行業的競爭是否真正改變。唯一確定的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精彩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產品也最終會超越流量,用戶永遠大于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