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6月19日,廬山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在工作中發現一則視頻,其內容為廬山景區,并配文“小米SU7沖上廬山景區觀景臺綠化帶造成大量傷亡。”后經調查,廬山景區并非發生類似事故;該信息為虛假信息,系網民李某某博取網絡流量、吸引關注從而捏造的內容。
以下為虛假內容截圖。

李某某因故意散布不實信息構成散布謠言的治安違法行為,現已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針對小米汽車的造謠傳謠行為幾乎成為一種現象,其品牌方也發布過相關內容被稱遭遇有組織的網絡攻擊;但或許因取證困難或其他原因,截止目前,品牌方依然沒有確認并公布雇傭第三方公司的甲方公司或直接從事網絡攻擊的企業名稱。并且截至目前幾乎所有遭遇過“黑公關”的汽車制造商均未明確公布相關企業名稱,這樣的現象應當引起重視;因為如果背后下黑手的企業不得到應有的懲罰,類似的汽車圈灰色甚至黑色輿論戰則不會停止,現在也確實有屢禁不絕的情況存在,所以筆者建議所有遭遇網絡攻擊的企業在確認甲方企業之后,均應該向公眾公布企業名稱。
在這一方面不應該和光同塵,應當鼓勵企業之間相互監督并完善舉報機制。

具體到小米汽車也應當承擔起這一份責任,作為現階段熱度最高的自主品牌,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惡評不應該再忍氣吞聲;如果任由競爭企業在網絡評論方面進行惡性引導,久而久之,假的評論也難免被視為真實——這就是戈培爾效應!重復是一種力量,謊言重復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而當謊言被普遍認為是真理的時候,一個品牌、一家企業乃至于一個行業,最終都難免遭遇塔西陀效應。
屆時將不會是一個個體品牌的受傷,整個自主品牌都將遭遇“信任危機。”
拭目以待,看一看小米汽車是否敢于開凈化汽車輿論圈的第一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