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钘在2024年12月接任MG名爵品牌事業部總經理時,這位曾締造宏光MINIEV銷量神話的營銷悍將,或許未曾料到等待他的是一場怎樣艱難的戰役。
2024年一季度,名爵國內累計銷量僅2.6萬輛,甚至不及比亞迪海豚單月銷量(3.2萬輛),更遑論實現2025年月銷破3萬的豪言。
周钘的首次公開亮相便引發爭議。在4月的媒體溝通會上,他高調拋出“2025年月銷破3萬”的目標,卻未能回答一個核心問題:當市場紅利消退、品牌根基薄弱時,名爵如何逆勢突圍?

這個擁有百年英倫血統的品牌,正陷入產品力空洞、品牌認知錯位、渠道體系崩塌的死亡螺旋,而周钘過往的順風局經驗,在逆風局中顯得蒼白無力。
名爵的困境首先體現在產品戰略的全面潰敗。當前在售的7款車型中,MG5、MG6等主力產品三年未換代,配置停留在L2級輔助駕駛、400km續航的行業及格線。
以3月僅售8臺的全新MG4為例,其歐洲版配備熱泵空調、V2L外放電功能,國內版卻閹割關鍵配置,定價反而高出2萬元。

這種區別對待暴露了名爵出口優先戰略的致命傷——當比亞迪海豚以親民的售價、510km續航精準切中家庭用戶需求時,名爵仍在用全球化車型應付中國市場,結果自然是不用想。
更嚴峻的是技術斷代危機:上汽集團2023年研發投入中,智己獲得45%資源傾斜,名爵僅分得15%,導致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等關鍵技術全面缺席。
反觀奇瑞星紀元ES已實現12分鐘補能400km,深藍汽車用3年時間建成6大研發中心,名爵的技術代差正演變為生存危機。
品牌層面的迷失同樣觸目驚心。周钘提出用年輕化刷新品牌,卻未察覺Z世代購車邏輯的質變。

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20-30歲群體對名爵的品牌認知呈現兩極分化:45%認為其是爸爸輩的英國車,38%誤以為是眾泰系的模仿者。
當品牌執著于英倫賽道基因敘事時,B站《汽車文化報告》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00后最關注的汽車標簽是智能化(63%)和社交屬性(51%),歷史情懷僅占12%。
這種認知錯位在營銷端更顯荒誕——周钘在發布會上高喊讓年輕人爽一爽,小紅書#名爵營銷翻車#話題下卻充斥著15萬的車只談爽不談質保就是在侮辱智商的嘲諷。
管理層顯然低估了年輕消費者對于極致性價比、情緒價值的雙重需求。

渠道體系的崩塌則將名爵推向深淵。截至2024年4月,其全國門店僅287家,60%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覆蓋率不足3%。
對比五菱繽果通過1700個縣域網點實現月銷2萬+,名爵的渠道短板直接封死了增長空間。更危險的是,現有經銷商中23%已連續6個月零成交,渠道退網風險一觸即發。
當蔚來以500+門店覆蓋90%省級市場、吉利銀河半年鋪設600家體驗店時,名爵年底400家門店的計劃不僅保守,更暴露出對存量市場競爭規則的誤判。
周钘過往的順風局神話,在逆風局中顯露出脆弱本質。宏光MINIEV的成功曾被歸功于其營銷魔法,但真相是2020-2022年微型電動車市場187%的復合增長率成就了這場狂歡。
當周钘轉戰寶駿品牌試圖復制低價策略時,2023年寶駿悅也月均銷量不足千臺的現實,徹底戳破了營銷萬能論的泡沫。
五菱內部人士透露,宏光MINIEV上市前3個月,團隊甚至沒有完整的用戶畫像,全靠經銷商盲訂反饋調整配置——這種粗放打法在增量市場尚可蒙眼狂奔,但在需要精密作戰的存量市場,其缺乏體系化運營能力的缺陷暴露無遺。
更值得玩味的是個人IP的幻覺,社交媒體涌現大量中年油膩的差評。這種將品牌形象過度系于個人的策略,不僅未能破圈,反而加速了消費者對名爵不務正業的認知固化。

雷軍抖音直播帶貨3.2億元的背后,是小米之家超1萬家門店和MIUI全球6億月活用戶的支撐,而周钘的抖音賬號周同學說車場均觀看量不足2萬,轉化率趨近于零——沒有技術護城河與用戶基盤的個人IP,終究是空中樓閣。
名爵的救贖,需要一場徹底的外科手術!
這場逆風局的終局,不取決于周钘能否復制過去的營銷神話,而在于上汽集團是否愿意直面靈魂拷問:當蔚來換電站突破2500座、小鵬XNGP落地200城時,名爵的核心技術標簽究竟是什么?
在比亞迪車主享受免費充電、特斯拉用戶暢玩Steam游戲時,名爵能為用戶創造哪些不可替代的體驗?
當華為三天一迭代、理想兩周一次OTA時,名爵的研發制造鏈條能否支撐高頻進化?
是繼續讓名爵充當海外市場的血包,還是真正將其視為中國戰場的戰略品牌,取決于決策層是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畢竟,市場從不同情弱者,只獎勵那些敢于用技術創新和用戶價值重塑游戲規則的革新者。
互動話題:若必須選擇,你認為名爵應該如何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