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為什么會出現裂口
輪胎出現裂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源于自然老化,隨著使用年限增長,橡膠在環境因素作用下逐漸變硬變脆,產生細小“龜裂”。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不容小覷,比如行駛中碰撞、擦刮異物造成外傷性開裂;氣壓不足、超載使輪胎受力不均、負擔過重,增加開裂風險;化學物質侵蝕、高溫等惡劣環境影響,同樣會破壞輪胎結構,導致裂口出現。
先說自然老化這一因素。輪胎橡膠猶如有生命的物體,時間是它的“殺手”。一般輪胎的使用壽命在3年左右,當超過這個期限,橡膠內部的分子結構會逐漸發生變化。加上長期受到氧氣、紫外線的影響,橡膠中的一些化學鍵會斷裂,使得橡膠原本緊密的結構變得松散。就像我們家中久放的塑料制品,會慢慢失去柔韌性而變得易碎,輪胎橡膠也會如此,最終出現密密麻麻的細小“龜裂”。
再看外傷性開裂。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路面狀況復雜多變。當輪胎碰撞到馬路牙子、尖銳的石塊或者擦刮到路邊的障礙物時,輪胎的橡膠層就可能被劃破或撕開。尤其是胎壁部分,它相對較薄,是輪胎最薄弱的地方,一旦受到外力撞擊,很容易出現裂口,這種裂口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通常沒有規律可循。
氣壓問題也不容忽視。氣壓不足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輪胎側壁彎曲程度增加,行駛過程中受到的壓力和摩擦力也會不均勻,這就大大增加了輪胎開裂的風險。而超載同樣是輪胎的“大敵”,當車輛承載的重量超過輪胎的設計限制,輪胎內部結構會遭到破壞,長時間處于這種超負荷狀態,裂口自然容易出現。
化學物質的侵蝕同樣會對輪胎造成損害。像洗車時使用的洗滌劑,如果沒有及時沖洗干凈,就會慢慢侵蝕輪胎橡膠,破壞其化學結構,導致輪胎出現裂口。此外,高溫、紫外線和臭氧等環境因素,也會加速輪胎橡膠的老化進程,讓輪胎更容易出現裂口。
總之,輪胎出現裂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了解這些原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保養輪胎,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保障行車安全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理想i8/小鵬G7領銜 7月值得關注上市新車匯總
- 2售價19.58-22.58萬元 小鵬G7上市 競爭特斯拉Model Y
- 3東風日產奇駿·榮譽上市 限時誠意價11.98萬元起
- 4方程豹6月銷量18903輛 同比增長605.3% 鈦3月銷破萬
- 5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達成碳積分轉讓協議 價值15億元
- 625款昊鉑HT/GT上市 售17.39萬元/終身免費保養
- 2售價19.58-22.58萬元 小鵬G7上市 競爭特斯拉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