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氣囊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主流家用車都在主副駕駛的正前方各設有一個氣囊,在車輛正面碰撞中保護主副駕駛的頭部和面部,稱為主/副駕駛氣囊。
配置更高的車型也會在主副駕駛座椅側面再分別安裝兩個氣囊,在側面碰撞過程中對主副駕駛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主副駕駛的膝部前方也出現有膝部氣囊,旨在正面碰撞中對腿部進行保護。
隨著車輛安全配置的不斷升級,專門保護后排乘客的氣囊也應運而生,后側窗處的氣囊能夠在碰撞中對后排乘客的頭部和側面起到保護,像是全新一代奧迪A8(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四座版等高檔車型,還在后排乘客之間設置了后排中央安全氣囊,為后排乘客做到全方位的保護。
事實上,不少車輛雖然配備了數量齊全的安全氣囊,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同樣會讓這些保護措施在事故發生時于事無補。如何讓安全氣囊在事故中準確正常地發揮作用?以下幾方面一定要注意。
1.配合安全帶
安全帶除了對車內乘員起固定作用之外,還能夠在碰撞事故前期控制乘員身體的速度變化,讓乘員在合適的時刻和位置與爆發的氣囊接觸,最大程度降低氣囊對乘客產生的沖擊力。
如果車內乘員不系安全帶,其身體在碰撞中就不會減速,較大的加速度會使乘員過早與尚未充分展開的氣囊接觸,此時氣囊爆發瞬間產生極大的加速度和較大的壓力,很可能會對乘員造成嚴重傷害。
不系安全帶時炸傷駕駛員面部,致使副駕駛乘客昏迷的事例均有發生。即使在系安全帶時,前排乘客也有可能在氣囊彈出后受到輕度創傷性腦損傷。
根據多年來的交通事故統計結果,三點式安全帶+安全氣囊的有效保護率為60%,僅使用安全帶的有效保護率為 43%~49%;而僅使用安全氣囊,有效保護率急劇下降到18%。
部分高檔車型為了防止氣囊突然爆發時對乘員頭部產生的傷害,還專門配備了二級氣囊,通過加入可分級充氣或釋放壓力的裝置,在加速度較小的碰撞中,觸發充氣量較小的“柔軟”氣囊,在加速度較大的碰撞中,同時觸發一二級氣囊,防止對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禁放物品
安全氣囊周圍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放物品!由于安全氣囊在彈出的瞬間擁有很大的力量,其爆發時的瞬時速度可達250~350公里/小時,撞擊力度可高達150-200公斤,這樣的“殺傷力”也讓它極有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
如果在安全氣囊上面放置物品的話,爆發時彈出的這些東西無疑將會對車內乘客導致二次傷害。所以,千萬不要再在中控臺的安全氣囊上方放置各種擺件,關鍵時刻他們很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3.坐姿和座椅
坐姿和座椅正確與否同樣決定著安全氣囊能否最大限度對我們起到保護,或是成為中傷我們的工具。對于乘員與安全氣囊初始距離對輕度腦損傷的影響,已經有非常詳細的試驗結果和數據。
相關研究和試驗表明,隨著車內乘員頭部與安全氣囊距離的減小,乘員頭部受到的線性沖擊力,以及顱腦各項生物響應的最大值都會變大,顱腦損傷程度也會隨之增高。當前排乘客頭部與安全氣囊距離小于290mm時,腦組織各項響應參數均大于50%的概率引發輕度創傷性腦損傷,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可能,會在碰撞事故的氣囊彈出過程中引發腦損傷。
正確的坐姿對事故時的乘員保護也非常重要,2015年時美國一名乘客在前排翹二郎腿時車輛發生碰撞,安全氣囊打開后,直接撞擊腿部并連帶弄斷了鼻子。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