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安全的,持續兩個月的大討論
大概兩個月前,文哥突然神秘地問大家:你們覺得一輛安全的車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先是辦公室里一片安靜的交流,然后就變成了激烈的討論。接下來的兩個月,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很多關心汽車安全的網友加入了這場持續兩個月的大討論。
一開始是文哥運營的《流言終結者》系列:
“車越重,越安全...了解卡羅拉(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安全實驗室如何終結三大神話”
“車輕高速的時候會飄嗎?汽車安全流言終結者翻翻篇”
碰碰車安全的秘密流言終結者
接著,南京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交通事故:
技術帖:寶馬破馬自達,IIHS怎么想?》
馬自達2(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被寶馬7系(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撕成兩半。汽車設計之初,有沒有考慮到相對碰撞中保護弱者的問題?
當本田碰撞試驗遭遇南京事件:車廠能做什么?
文哥問的時候,你覺得什么車最安全?當時我就想:最壞的情況,也是最常見的情況,兩車不可避免的相撞。雖然很多科普文章和科學分析都說汽車的重量并不能完全決定它在碰撞中的位置,但我還是認為更重、更硬、更霸道的汽車在碰撞中的安全保障上會更有優勢。
但“在碰撞的安全保障上占有優勢”不能完全稱為“安全性”,只能稱為“耐撞性”。如果所有廠商為了炫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這種狹隘的“耐撞性”作為賣點,而制造整體質量更重更硬的汽車,那么他們就會變成馬路上的野獸,馬路就會變成叢林的蠻荒世界。現在全世界都提倡“防御性”駕駛。如果把這些車都造出來,必然會成為“攻擊性”駕駛的武器。所以我也明白,無論什么合資獨立,無論什么德系日系品牌,無論這個品牌多么高調的宣揚安全(其實全世界的汽車廠商都很注重安全,只是就像有些品牌強調駕駛和操控的樂趣,有些品牌希望安全是自己最突出的標簽),也不可能把汽車做得像坦克一樣。成本不可控是問題,兩敗俱傷的博弈是問題。
有時候,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偏離了討論誰比誰“更安全”,而是在反復爭論誰比誰“更耐撞”。最后,我們討論過什么樣的車最安全嗎?沒關系。至少,經過兩個月的大討論,真相總是越來越清晰,結果也是喜人的——現在我們知道,在爭論“什么樣的車安全”之前,我們總要知道什么是安全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