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了喂!本田的混動技術還沒講完呢!
作者:騷男 標簽:混動 本田 2017-10-18 15:26:24
要過年了,大家買好回家的車票了嗎?(坐飛機的不要說話)
上次本田的混動說到一半,各位客官可都嫌棄我為啥不一次性寫完。
壓箱底的東西怎么可以一次性拿出來呢對吧!
不過這次說到的,都是大家現在都可以買到的車了,不像飛度混動,說是在霓虹國賣得那么好,怎么不引進國內?
之前說到IMA系統確實沒有偷油塔的THS系統那么省油,以至于轟達的混動車賣得一直沒有偷油塔那么好。對比偷油塔靠THS系統“一招鮮吃遍天”,轟達采用了小中大“三步走”戰略。在上一集我們說了第一步戰略——專用于小型車的單電機混動系統i-DCD。
豐田在中國市場先是引入了普銳斯,隨后就是雷克薩斯的帶“h”后綴系列(ES300h、GS450h)。不過鑒于普銳斯是進口車,加上關稅后售價其實高過同等級的車不少,而雷克薩斯的高端路線上,國人對于該級別車的選擇更加偏向于ABB系列,混動的省油優勢在這個級別的需求其實也沒那么大,所以這些混動車型的銷量一直都是不溫不火。
直到豐田引入了搭載普銳斯同款THS系統的雷凌/卡羅拉雙擎系列進行國產,價格進一步拉低到親民的地位,再加上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回不到以前3開頭的時代了),這才真正打開了混合動力車型在中國的市場。
看著豐田混動在中國大賣,本田也是坐不住了,直接拿出了看家法寶,這就是雙電機混動系統——i-MMD。
i-MMD全稱“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即智能多模式系統。包括一臺(曾經是)全球最高效率(38.9%)的2.0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和124kW輸出功率的電動機與一臺發電機,還有一塊1.3kWh的鋰離子電池。
而在混動模式下,i-MMD系統同樣與THS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在混動界里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類似于泰克魯斯·騰風那樣,這是一臺增程式電動車。
總結一下:
·低速模式下,發動機不工作,電動機靠著電池所提供的電能運轉。如果電池電量過低,發動機才會啟動,在經濟模式下給電池充電。
·急加速時,發動機參與工作,和電池一起給電動機提供最大的功率輸出,完全發揮電動機低速下大扭矩的特性。
·高速行駛時,只有發動機工作,電動機和發電機不工作。此時這臺混動雅閣和燃油版沒有太大區別。
·減速時,發動機被離合器斷開,輪上動力完全傳到電動機上,電動機反轉給電池充電。
本田搞得這么復雜,這臺混動雅閣的油耗表現如何?
在最嚴格的美國EPA標準下,這臺車的綜合油耗為5.1L/100km。而廣州本田的官方數據則為4.2L/100km。而且廣本還說,這臺車理論上一箱油可以跑1500km。
哦對了,雅閣混動在北美還有插電版,除了電池升級為6.7kWh以及在車身側面增加了充電插口外,其它基本和國內的雅閣混動一毛一樣。應該是考慮到目前國內充電樁并不完善,所以插電式混動版雅閣在目前并沒有被引入到國內銷售。
(我要告訴你插電版雅閣油耗是2.4L/100km嗎。)
單電機、雙電機都說完了,接下來當然就是三電機啦。
SH-AWD一開始其實不是混合動力的。本田在千禧年之際研發出了自動全時四驅系統,并且在2003年搭載在Pilot這臺SUV上。SH-AWD系統和一般四驅系統的區別在于,其能夠自主感知,預測單個車輪是否即將打滑,從而提前給每個車輪分配驅動力。具體技術在此不表。
到了2011年11月的東京車展上,作為本田“地球夢技術”的一部分,全新的SH-AWD發布。3.5L的V6引擎搭配三電機的動力總成。在這其中,30kW的電動機在前軸與發動機搭配,而后軸兩側各有一個20kW的電動機。后軸上的電動機各自獨立提供動力,取代了之前SH-AWD上的多片離合器。如果鋰電池沒電,發動機能夠啟動,通過前軸的電動機發電來給電池充電。這個系統同樣應用在了北美版的八代雅閣上。
前軸的電動機集成在了變速器中,在行駛時起到了輔助作用,有點類似于i-DCD系統。而在減速過程中,前后軸共三個電機都能回收動力為鋰電池充電。由于后軸的電動機取代了原先的離合器,新的SH-AWD系統沒有一般四驅系統那樣的傳動軸。
SH-AWD應用在了本田和謳歌的SUV以及大型轎車上。
不過,最讓大家興奮的估計是這臺車。
嗯,NSX也搭載了SH-AWD系統。
SH-AWD的一開始的全稱是“Super Handling-All Wheel Drive”,加了混動系統后全稱變成了“Sport Hybrid-All Wheel Drive”,也就是運動混合動力四驅系統,不要混淆了噢。
和i-DCD還有i-MMD系統不同的是,SH-AWD的存在更多的是偏向于運動化調校,省油并不是它的主要任務。不過搭載了SH-AWD的Acura RLX的7L/100km油耗對比普通燃油版的9.5L/100km已經是有很大的進步了。
下期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