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電鍍的質量如何判斷?
要判斷輪轂電鍍的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看輪輞正面。分散性雜質、針孔、縮孔、顆粒方面,大于 0.7mm 小于 1.0mm(含 1.0mm)的間距要大于等于 15cm,大于 0.5mm 小于 0.7mm 的間距要大于等于 8cm,正面累計缺陷不得超過 3 顆,日本產品正面≤0.5mm 不得超過 2 顆。輪轂表面狀物同色長度不得超過 2mm,不同色長度不得超過 0.5mm。正面突起部的凹凸點外周大小需在¢3mm 以下,如突起點有針孔及外在物時,同種色系整體大小需在¢0.7mm 以下,不同種色系的大小需在¢0.4mm 以下,間距在 150 - 250mm 以上允許有兩顆。
其次,注意輪轂整體。不允許有明顯的色差,正面不允許有流漆現象,整個表面不允許有碰傷和明顯的劃傷,不允許有變形的現象,不允許有透明漆有噴涂不完整現象,正面不得有污染現象存在,產品上所有的永久性標示及字跡應清晰可辨。
然后,檢驗條件也很重要。在光線充足或等同于 40W - 60W 日光燈不超過 1M 距離相當照明條件視距 300MM - 500MM 視角 45° - 90°。對拋銅車間自檢批合格格率達到 50%以上的產品進行外觀全數檢驗。在目測外觀檢查中,拋銅要求輪轂表面無變形、碰傷、粗絲、原砂、毛刺,針孔、石查孔(0.5mm 以下)1cm2 不能超過 2 - 3 個,無明顯壓磨印,幅條側面不能殘留粗絲、原砂,黃布條必須拋亮,窗口高區位不允許有粗絲、原砂、碰傷、拋光變形、壓磨印、毛刺,針孔、磴孔(0.5mm 以下)1cm2 不能超過 2 - 3 個,窗口低區位、反光面不允許有粗絲、原砂、碰傷、毛刺,布輪、黃布條必須拋亮無壓磨印,所有位置無脫皮、起泡、漏鍍、拋穿(拋到底層)現象,其他方面中心蓋接合處、氣孔、窗口的裝飾怫釘孔、客戶代碼字母等不得變形或磨平,輪轂內外環、安裝面、上下輪緣,不能有疏松、機加不良、碰傷等現象。
總之,按照這些標準和方法仔細檢查,就能較為準確地判斷輪轂電鍍的質量。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