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駕無人”背后的法律與技術突破

“主駕無人”,這個曾經只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如今正逐漸成為現實,而這背后是法律與技術的雙重突破。

在法律層面,各地不斷探索前行。2025 年生效的《浦東新區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規定》意義重大,它從立法層面將事故責任從傳統的“駕駛員”轉移到“技術主體 + 運營平臺”,為自動駕駛商業化掃除了一大障礙。此前,深圳也于 2022 年 8 月 1 日實施《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全面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的各類事項,并明確安全事故認定。交通運輸部也在 2022 年 8 月 8 日就《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在鼓勵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安全和責任界定上。

技術上的進步同樣令人矚目。以上海浦東為例,自動駕駛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果。接管率降至 0.1 次 / 百公里,優于行業標準,事故率僅為人類駕駛的 1/14。上汽智己的決策速度更是達到人類的 6.7 倍,這些數據表明自動駕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北京也在 2022 年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商業試點,投入“主駕無人”車隊開展常態化收費服務,這對自動駕駛來說是一次意義重大的質變,背后不僅有政策鼓勵創新,還對傳統測試系統提出更細分、更高標準的參數設計,涉及多方面安全保障。

從 2019 年 Robotaxi 落地至今,無人駕駛技術層層遞進,從主駕有安全員,到主駕無安全員,再到車內無安全員,商業化試水不斷推進。例如 2022 年 8 月 8 日,百度就拿到重慶、武漢兩地發放的全國首批自動駕駛全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商業化服務。

然而,“主駕無人”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成本高、極端情況難應對以及公眾信任待建立等問題依舊突出。像極端天氣下,智駕系統可能出現識別障礙,算法決策也存在“黑箱”問題,導致責任界定困難。不過,車企和交管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深圳出臺規定,智駕系統 15 秒未檢測到手扶方向盤就得報警,否則處罰;未來考駕照或增加人機協同項目,車企也需公開算法邏輯。

“主駕無人”雖面臨挑戰,但法律的不斷完善與技術的持續突破,正推動自動駕駛邁向新的發展階段,讓我們拭目以待它的未來。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12.58萬
獲取底價
深藍L07
深藍L07
14.59-17.0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在縣城,汽車過戶一般在當地車管所辦理,部分地區也可在指定的機動車過戶大廳辦理。車管所作為公安系統直屬機構,負責機動車多項登記業務,通常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域才有。而指定的過戶大廳是依據當地規定設立。辦理過戶前,務必準備好雙方身份證、行駛證等證明
車輛的識別代號由世界制造廠識別代號、車輛說明部分和車輛指示部分這三個部分組成,共 17 位字母、數字。世界制造廠識別代號的 3 位字符明確生產地區與廠家;車輛說明部分的 5 位字符涵蓋車輛種類、外形等特征;車輛指示部分的 9 位字符包含校驗
外地戶口貸款汽車過戶,除常規材料外,額外要準備在當地滿一年的居住證或暫住證。汽車過戶本身涉及諸多手續與材料,對于外地戶口貸款購車的情況更是如此。新車主除準備身份證等常規資料,這一居住證明必不可少。它能證明在當地的居住合法性與穩定性,是順利完
單位車輛評估費用沒有固定的計算方式,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一方面,評估費用計算常基于車輛價值比例、評估復雜程度或工作量固定收費。另一方面,車輛品牌型號、使用年限、行駛里程、車況以及市場行情等,都會讓評估難度和所需精力不同,進而影響費用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