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年內最后一調的依據是什么?
油價年內最后一調的依據是 10 個工作日國際原油價格加權平均價跟上一周期國際原油價格加權平均價對比得出的變化率。
本周期內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導致預測國內成品油下調幅度較大。國際油價方面,WTI 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本周以來累計下跌,跌幅均超 10%,是近半年來首次大幅下跌。其主導因素是原油市場需求疲軟,受高通脹壓力、經濟衰退憂慮、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影響,國際原油需求承壓。
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紛紛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歐元區 11 月調和 CPI 初值同比增長低于預期,制造業 PMI 終值低于預期。英國 11 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仍低于榮枯線,制造業活動連續低迷。
此外,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加息,投資者擔憂其延續激進加息政策,美國能源信息署下調能源需求預期,成品油庫存增加,經濟放緩使油品實物增速回落,金融緊縮使期貨投機需求下降,這些因素導致原油期貨“六連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 2023 年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美國能源信息署下調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和原油價格預期,歐佩克下調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
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增加,預計后期原油變化率繼續在負值范圍內運行。但對俄油“限價令”仍在過渡期,限價高于俄油成本及市場價,短期全球油價或區間震蕩。
中長期看,OPEC 減產壓力增大,俄羅斯未來或進一步減產,市場供給側趨緊。美國開始購買回補戰略原油儲備,中國市場需求進一步恢復,后續油價可能走修復行情。
歐佩克+未加大減產,市場擔憂需求疲軟,導致原油下跌后靠近 70 美元/桶關鍵支撐位置。目前歐佩克對產能決策搖擺不定,2023 年油價維持弱平衡基準,存在歐佩克超量減產、地緣沖突升級等上行風險,以及歐佩克超量增產、美國產量加快恢復等下行風險。
隨著歐美進入衰退階段,對原油需求端壓力加大,供應端地緣沖突不確定性邊際減弱,歐佩克+大概率加大減產力度以對沖下滑的需求。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