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輪胎幾近脫離輪轂,司機竟仍在開?
近日,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引發熱議:輪胎幾近脫離輪轂,司機卻渾然不覺仍在開車!
在江蘇淮安的一個夜晚,交警正在云林路執行夜間巡邏任務。一輛白色SUV從翔宇大道轉彎駛來,眼前的景象讓交警大驚失色:該車右前輪的車胎已經完全脫落,只剩下輪轂與地面持續摩擦,一路火花四濺,場面猶如電影中的驚險橋段,可這不是特效,而是真實發生在路上的危險場景,隨時可能引發嚴重事故。
民警迅速上前攔截詢問,發現駕駛人汪某渾身散發著濃烈的酒氣。民警立即對其進行呼氣檢測,結果令人咋舌,高達196mg/100ml,涉嫌醉酒駕駛機動車。隨后的血檢結果為171.6mg/100ml,進一步證實汪某確屬醉駕。
原來,汪某當晚與朋友飲酒后叫了代駕。當車行至金地廣場附近時,車輛故障燈亮起。汪某聯系了救援車,并讓代駕師傅將車停在公交站臺后離開。然而,酒勁上頭的他,在救援車還未趕到時,竟自行駕車離開。剛起步就撞上了路邊護欄,導致右前輪爆胎。可他不僅沒有停車報警,反而心存僥幸徑直逃離現場,直到被交警發現。
目前,汪某為自己的危險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他因醉駕被吊銷駕駛證,且五年內不得重新考取;因肇事逃逸被處以1000元罰款;還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立案偵查。
這件事為廣大司機敲響了警鐘,酒后駕車危害巨大,不僅會麻痹視覺、觸覺,影響判斷和操作能力,更可能讓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險境地。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牢記“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出行安全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可從多個維度得以保障。在車輛制造環節,優化車身結構、采用高強度材料能提升抗碰撞能力,像理想ONE的鋼鋁混合車身與SERES SF5的優化結構;電池安全方面,全方位監控和熱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如深藍S7的電池防護與數字電
各國對于兒童坐副駕駛的規定大相徑庭。美國禁止 12 歲以下兒童坐副駕駛且 4 歲以下需在后座用兒童座椅;中國法律雖未強制禁止,但多地限制 12 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坐副駕;瑞典、英國等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澳大利亞不同州要求嚴格,德國對兒童乘車
大眾高爾夫 6 的油耗表現整體不錯,在同級別車型中較為出色。其搭載的 1.4T 車型百公里油耗約 6.2 升,1.6L 車型約 6.9 升。正常駕駛條件下,綜合油耗一般在 7 - 10 升。高速路況良好時,油耗能控制在 7 - 8 升;城市
長期存放的玻璃水是可能會變質的。玻璃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在長時間放置過程中,這些成分之間可能發生化學反應,而且玻璃水與空氣、水分接觸后,也容易產生沉淀物,進而導致其性能下降或失效。同時,玻璃水有一定保質期,一般為2年或3年,過期就可能變質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