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氣囊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汽車氣囊的發展歷程漫長且成果豐碩,從早期構想萌芽到如今成為標準安全配置,不斷為駕乘人員安全保駕護航。1919 年相關保護裝置專利為其發展奠基,1953 年汽車安全氣囊專利獲批。隨后觸發機制、充氣方式不斷革新,從化學反應充氣到電控觸發。各國也相繼立法推動其普及,從僅駕駛席氣囊到雙氣囊,再到多種類型氣囊出現,技術持續進步。

在20世紀60年代,汽車氣囊技術迎來了更多的突破。1964年,日本的小堀保三郎開發出“安全網”安全氣囊系統,為氣囊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年,Allen K. Breed發明的球管機構更是改變了氣囊的反應原料,讓氣囊的觸發和工作變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到了70年代,汽車品牌開始積極將氣囊應用于實際車型。1971年,福特率先推出搭載副駕駛氣囊的測試車,通用汽車也緊跟步伐。1973年,美國汽車公司首次在一些車型中引入安全氣囊,開啟了安全氣囊商用化的進程。

80年代是安全氣囊發展的關鍵時期。美國大力推動安全氣囊成為汽車的強制標配,1984年美歐頒布相關法規,為安全氣囊的普及提供了法律保障。1981年,奔馳將SRS氣囊列為W126代S級車型的選裝件,并使其與安全帶預緊器聯動,提升了整體的安全防護效果。1987年,第一輛標配雙氣囊的保時捷944問世,進一步推動了雙氣囊的發展。

90年代后期,美歐日紛紛立法要求汽車配置安全氣囊,雙氣囊逐漸成為主流配置。進入現代,安全氣囊不斷發展出多種類型,如側面氣囊、膝部氣囊、窗簾氣囊等。同時,在織物材料、點火器和傳感器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更好地保障了駕乘人員的安全。

汽車氣囊從最初的構想,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逐漸發展成為如今成熟且多樣化的安全配置。它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汽車安全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人們的出行安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10 萬元左右的小型 SUV 有不少值得推薦的車型,如吉利繽越、新寶駿 RS-3、比亞迪元 Pro 等。這些車各有特色,吉利繽越外觀時尚個性,內飾運動且科技配置豐富,動力表現可圈可點;新寶駿 RS-3 外觀具家族特色,內飾有質感,車聯網系統
長安新款的智能科技應用豐富多樣,涵蓋智能互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多個領域。比如長安 UNI-Z 首創融合桌面并支持華為手機投屏,還有人臉識別解鎖;長安啟源 E07 依托 SDA 天樞架構實現數字孿生;長安第三代 CS75 PLUS 智電
自行進行汽車音響調音是可行的。汽車音響為滿足車主高品質音樂需求而設計,具備如均衡器、音場等多樣音效調節功能,車主能夠依據個人喜好和音樂類型靈活調整。市面上還有不少專門的調音 APP,操作方便。同時,如今車載音響智能化程度高,自帶調音選項,還
汽車鈑金修復所需時間沒有固定標準,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周左右。輕微變形的修復相對快捷,半小時左右就能完成鈑金修復部分,但后續噴漆和烤漆至少得兩天;要是車輛受損嚴重、涉及區域大,整個修復流程可能需要一周。這背后,受損程度、維修方法、技師水平以及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