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 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L3 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保障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冗余設計,像奧迪、特斯拉、華人運通旗下的車型等,在感知環節的傳感器、傳感器融合、決策規劃和執行控制部分都有兩套備份,比如華人運通的高合 HiPhi 1 把感知、制動、轉向、通訊、電源整車 5 大核心部件,都采取了雙冗余設計。感知冗余能在探測車身周圍駕駛環境的傳感器失效時無縫運作;制動冗余可在制動器失效時保證車輛安全停車;轉向冗余能在轉向器失效時響應自動駕駛的轉向指令;通信冗余能在主通訊通道失效時承擔指令傳達重任;電源冗余能在主電源失效時為車輛電子控制系統供電。
其次是先進的感知技術,廣汽新能源的 ADiGO3.0 自動駕駛系統,配備了“高精地圖+高精雷達+...”,實現全球唯一“三重感知”技術,突破傳感器邊界限制,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精地圖能將導航精度精確到 0.1 米,提前一公里預判道路狀況,在復雜和極端環境下發揮作用。“高精雷達+攝像頭”頂級雙探測組合通過 23 個高科技傳感器實現超級感知系統,提前判斷安全隱患。
再者是優秀的制動系統,“最新 ibooster+ESP 9.3”組成雙制動系統,制動反應更快,能在 120 毫秒內建立最大制動壓力,維持車身姿態穩定。
還有就是駕駛員狀態監測,比如駕駛員狀態監測(HOD)+方向盤脫離預警(DMS)的雙重監測組合讓自動駕駛符合法規要求。在日常城市道路駕駛中,前碰預警(FCW)、緊急制動(AEB)能發揮作用,像 AION LX 搭載 Mobileye Q4 芯片只需要 50%特征便可識別行人,制動反應時間短。
此外,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體系也很重要。在政府主導下,制定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安全認證標準與監管規范,搭建融合的社會生態平臺,實施車路云一體化技術方案。同時,實施自動駕駛安全保障行業聯合行動,協同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共同研究自動駕駛安全架構,為自動駕駛安全系統研發與認證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實施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技術融合一體化,構建獨立安全域控制器,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加速城市級云控基礎平臺等基礎平臺建設,以車路云融合示范,形成安全監管與服務協同的最佳實踐案例,加速智能終端基礎平臺、計算基礎平臺產業化,提升車輛安全防護能力。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