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機油的黏度如何選擇?

車用機油黏度的選擇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般而言,新車尤其是日系、韓系新車,可選用 20 的機油黏度,如 0W - 20 或 5W - 20;德系新車建議用 5W - 30 或 0W - 30 的機油 。隨著行駛里程增加,日韓系車行駛十萬公里左右選 30 的,德系車選 40 的。此外,還需兼顧當地溫度、車輛負荷等情況。如此,才能為發動機提供適宜保護,實現高效運行。

當地的實時溫度是選擇機油黏度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在寒冷的北方冬季,低溫環境對機油的流動性是極大考驗。此時,應優先選擇低溫流動性更好的 0W 或 5W 機油。以 0W - 20 機油為例,“W”是“WINTER”的簡稱,代表低溫,W 前面的數字 0 減去 35,意味著這款機油的耐寒溫度可達 -35℃,能確保在極寒條件下機油依然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迅速到達發動機各個部件,減少啟動時的磨損。而在高溫的夏季或者南方常年溫度較高的地區,機油在高溫下的穩定性和黏度保持就變得尤為重要,需要選擇更能適應高溫環境的機油黏度。

車輛的負荷大小也會影響機油黏度的選擇。如果車輛經常處于負荷大、轉速低的工況,比如長期重載運輸、頻繁越野的車輛,發動機內部的零部件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和摩擦力,此時建議選擇黏度大的機油。高黏度機油能夠在零部件表面形成更厚、更堅韌的油膜,提供更好的保護,防止零部件過度磨損。相反,對于負荷小、轉速高的車輛,發動機內部的運動部件相對較為輕松,低黏度機油就能滿足潤滑需求。低黏度機油流動性好,能降低發動機運行阻力,減少能量損耗,進而降低油耗和排放。

發動機的磨損狀況同樣是選擇機油黏度的重要依據。新車的發動機各部件配合緊密,表面光滑,一般使用標準黏度的機油就能滿足潤滑和保護需求。但當車輛里程數超過 10 萬公里,或者發動機經過大修后,零部件之間的間隙可能會有所增大,磨損也相對嚴重。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選擇黏度更大的機油,以便更好地填充間隙,維持油膜的穩定性,增強對發動機的保護。

總之,車用機油黏度的選擇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綜合車系、行駛里程、當地溫度、車輛負荷以及發動機磨損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全面考慮這些要點,才能挑選出最適合車輛的機油黏度,讓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都能得到精心呵護,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為我們的出行提供可靠保障。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藍電E5 PLUS
藍電E5 PLUS
9.98-16.58萬
獲取底價
邁騰
邁騰
17.49-24.6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寶馬 M4 的安全配置十分豐富。它不僅配備了剎車防抱死、制動力分配、牽引力控制等一系列基礎且關鍵的系統,協同優化剎車與行駛穩定性;還設有主副駕安全氣囊、前排側氣囊、側氣簾等全方位的被動安全配置,保障車內人員安全。同時,像全景影像、盲點監測、
硅橡膠和三元乙丙材質的玻璃壓條密封性相對更好。硅橡膠密封條具有突出的耐高低溫特性,疏水性和透氣性適當,能貼合各類光滑表面材質,背膠帶自粘后密封性更佳。三元乙丙密封條彈性良好,抗壓縮變形,耐天候老化、耐臭氧性能優異。這兩種材質憑借自身特性,在
比亞迪唐 MPV 的動力性能十分出色。它擁有豐富多樣的動力系統,無論是燃油版、混動版還是未來可能推出的純電動版,都各有亮點。混動版車型憑借 DM-i 超級混動技術,實現高效能量管理與優化動力輸出;燃油版的發動機成熟可靠。不同版本車型的續航、
紅旗 MPV 的智能科技系統很好用。它搭載了豐富多樣的智能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含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功能,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便利性;智能互聯系統支持語音控制,紅旗智聯 3.0 集成常用功能并支持 4G 車聯網。還有手機互聯、OTA 等實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