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沃爾沃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戰?

吉利收購沃爾沃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人才挑戰:沃爾沃的核心資產是人才,其在安全、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領域有優勢,留住完整或相對完整的研發團隊對吉利至關重要。對于業務局限于國內的吉利,確保沃爾沃經營團隊穩定,維持國際品牌形象,難度很大。

工會挑戰:上汽在雙龍的經歷表明資本主義國家工會不好惹。吉利收購沃爾沃雖與福特簽協議,但工會未表示支持,且持消極態度。即使完成收購,若無法與工會建立互信,新沃爾沃運營將受影響。

經營挑戰:沃爾沃短期恢復盈利或有可能,但要成長為持續盈利的高檔車制造商很難。其銷售規模小,吉利在國際市場經驗和能力不足,只能寄望中國高檔車市場,實現 60 萬輛以上年銷售規模任重道遠。

品牌挑戰:沃爾沃品牌定位尷尬,已難稱豪華品牌。國產后品牌形象下降,若價格壓低,沃爾沃可能連高檔車都算不上,失去競爭力。

生產挑戰:長安福特馬自達工廠產能緊張,馬自達 3沃爾沃 S40 產能難保障。沃爾沃被吉利收購后,與長安的合作模式需探討,新工廠建設需時間,短期轉產困難。

資金挑戰:吉利收購沃爾沃需大量資金,雖首付款已付,但后續資金仍有壓力。吉利自身利潤有限,融資若無法滿足資本回報訴求,運營將受阻礙。

跨文化挑戰:上汽收購雙龍因文化和勞工法律問題付出代價,瑞典與中國文化差距大,吉利面臨與原沃爾沃員工合作及戰略重組的溝通合作難題,跨文化管理能力至關重要。

營銷挑戰:并購后沃爾沃歐美工廠維持歐美市場份額,中國設廠開拓中國市場。但中國用戶是否接受吉利生產的沃爾沃、歐美用戶對中國制造部件的態度存疑,沃爾沃需調整市場定位和品牌影響。

營運管理挑戰:收購后面臨員工退休金、負債、現金流、運營資金核算等復雜問題,還有消化吸收先進技術、融合員工管理、市場營銷、資產和品牌管理等難題,高管團隊變動也帶來變數。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馬龍的座駕品牌主要是奧迪。多年來,馬龍與奧迪相伴,先是選擇價值70萬的進口Q7,如今又換乘約70萬的奧迪e-tron GT 。奧迪Q7發動機性能強、內飾豪華、操控卓越;奧迪e-tron GT作為純電超跑,外形炫酷,前端仿單框格柵搭配大量亮黑
通過觀致3的外觀細節與特定配置標識等方面可判斷車輛配置。從外觀來看,比如前臉倒梯形格柵、圓潤大燈,能作為初步判斷線索;輪胎規格若為205/60 R16 ,搭配多輻放射式輪圈,也可輔助判斷。后視鏡帶有電動調節功能,也有一定參考價值。從配置標識
歐拉 GT 的續航能力在同級別車型中有一定競爭力,能較好地滿足日常出行需求。其官方純電續航里程有 401 公里和 480 公里兩種版本。不過實際續航會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駕駛習慣、路況、氣溫等。一些車主反饋冬天也能實現約 480 公里續航,
驪威油箱升數為 52 升,在同級別車中處于適中水平。對于小型車或緊湊型車而言,這樣的容量恰到好處。它既不會因過大而增加車輛負擔,也不會因過小導致頻繁加油。52 升的油箱能讓驪威在滿油狀態下行駛超 500 公里,無論是日常城市通勤,還是偶爾的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