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的發展歷程挺豐富的。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博世的工程師就著手研發能減少車輛打滑失控的系統,那會兒他們研究了當時的 ABS 系統,想基于類似科技來把控車身動態。同一時期,德國的奔馳也開啟了類似系統的研發。
1992 年,博世和奔馳達成合作協議,計劃在 36 個月內搞定電子車身動態系統,并推向市場。
1995 年,他們在奔馳的 C140 與 W140 的 S 級車型上成功搭載了 ESP 系統。隨后,更小級別的車型也逐漸用上這一系統,連第一代 A 級車都有了。
ESP 系統不斷進化,大眾的 ESP 主動安全系統包含了 ABS、EBD、EDL、ASR 、MSR、CBC 等多種主動安全配置,集成起來有協同聯動的優勢。
在歐美等國家,ESP 已成為汽車標準配置,比如在德國,超過 70%的新注冊車輛都配備了,高檔車上是標配,中檔車裝配率提高,緊湊型車稍低。
1987 年,Bosch 與 M.Benz 攜手研發出第一套 ESP 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1995 年首款搭載 ESP 的量產車 S-Class 開售,四年后,ESP 成了 M.Benz 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1987 年,奔馳和寶馬先在汽車上裝備了牽引力控制系統,它是 ESC 的前身。上世紀 90 年代牽引力控制系統叫 TCL,后來三菱的裝備讓這套系統又進化了,和現代的 ESC 系統接近,能幫助駕駛者在過彎時讓車輛按預定路線行駛。
約在 20 世紀 80 年代,Bosch 和 Daimler 就努力提升車身穩定性,1995 年 ESP 正式在奔馳車上搭載,它能避免很多打滑事故,結合了 ABS 和 TCS 功能更強大,通過傳感器判斷車輛行駛情況,有偏離就介入,降低引擎扭矩并剎住個別輪胎,協助駕駛避免翻車或打滑。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豐田新銳志的空間整體足夠,能滿足大部分日常需求。其前排座椅調節范圍廣,頭部空間可靈活調整;后排腿部空間寬敞,正常乘坐舒適,但中間位置因地板凸起、C 柱設計使頭部空間對高個子稍顯局促。車內橫向間距加寬,前后排座椅靈活可變,還有多個實用儲物格。
奔馳 S300L 適合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士、追求奢華品質者、注重駕乘體驗者以及部分有經濟實力的年輕人購買。對于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士,它沉穩大氣的外觀契合其氣質,寬敞空間便于出行與工作;追求奢華品質者能在高檔材質、精致顯示屏與精美座椅中感受極致豪
單手打方向盤有諸多實用技巧。一般以左手操作方向盤為主,常見7點鐘握法與12點鐘握法。7點鐘握法適合長途,掌心按壓可微調路線;12點鐘握法利于倒車精準控制。向左打方向盤時,右手伸開用手心與手腕間部位壓著轉動;向右打時,左手輕壓方向盤轉動。操作
通過汽車輪轂圖片判斷輪轂質量,需從外觀、工藝、標識認證、重量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優質輪轂外觀應光滑平整、色澤均勻,輪輻設計對稱流暢;制造工藝上,鍛造輪轂通常優于鑄造;標識認證要清晰且有權威認證標志;相同尺寸設計下,質量好的輪轂往往更輕。多維度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奔馳S級怎么樣?
奔馳S級優惠信息有哪些?
奔馳S級空間怎么樣?
奔馳S級性能怎么樣?
奔馳S級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奔馳S級安全配置怎么樣?
奔馳S級智駕配置怎么樣?